阿多將慈悲從心中抹除。
慈悲之道,是二次元學院的道,不是阿多的道。
阿多心中始終存在著一個目標,那就是超越自我。
無論世界是真實的還是南柯一夢,身處世界,他就要將自己的生活打造的更加美麗。
即使是夢境,也要讓夢變成美夢。
但什麼樣的夢境才能被稱之為美夢?
自然是心動之處,處處綻放光彩。
換而言之,就是:
心心所念,必有迴響。
心靈到處,萬物皆顯。
如何做到這一步?
很簡單,就是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將某事從無中化有,將他衍生出來。
這就是從0到1的過程。
而若三心二意,就會在遇見阻力時轉移方向,朝著別的道路去規避。而阻力本就是上賜予個體自我超越的途徑,一旦產生規避之心,自然就亂了目標,亂了原本渴望的結果。
這也是芸芸眾生大多目標無法實現的原因。
心中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穩固的知行合一之‘一’,如何能做到知行合一,如何能將事物完美展現呢?
阿多想起《傳習錄》的記載。
陽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後,曾一度建議學生立志。
此志,就是知行合一的一。
心中有志,就有了穩固的目標。有了穩固的目標,才能知,才能行,才能全心全意去做。
而心中若無此‘志’,自然就不會作此事。
譬如求學。
心中無此學,只是覺得應該學好考高分,如此才對得起父母家人,才能在同學面前有面子。那麼當學習出現了困難,瓶頸時,還能全力以赴打破瓶頸,超越自我嗎?
又如事業。
選定了一個自己感覺很有未來的事業,然後拼命去做。但任何事到了一定程度後,都會出現困境,困境的出現就是為了助人領悟更多事情,是思想和智慧上升一步臺階的契機。
但心中若無此事業之心,只是因為這個事業能賺錢,那麼在面對瓶頸和困頓時,還會全力以赴的處理這個事業嗎?
世間賺錢之事無數,這山還能看到那山高呢。
沒有堅定的信念,當出現困頓時,就會選擇改校
但改行之後呢?換了行業就沒有困頓了嗎?
再面對困頓時,又會怎樣?
十年才能在一個行業中磨鍊出一個專家。
連十年都做不到,如何能將一個事業做大做強?
如何才能將該事業,做到極致??
此為‘志’的重要性。
用俗語來,就是三觀。
穩定的三觀,穩定的志向,穩定的目標,是一個人做到知行合一的關鍵。
其後就是致良知。
良知,是一個饒先之心。
也就是道在這個人身上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