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聰覺得徐鶴是個實在人,交割了糧草之後,果然,對方並沒有糾纏,他就這麼輕輕鬆鬆帶兵南下,對方再也沒有提出與之一齊行動的要求。
只要不跟對方混在一起,那朝廷那自然好交待。
從潁州趕往潁上只需一日的路程,不過天寒地凍的,路途用的時間比往日多了半天。
等丁聰趕到附近時,他才見到霍邱派來,讓他沿淮水北岸堵截俞大猷的命令。
丁聰怎麼都沒想到,這辛潢竟然這麼厲害,這才多久,竟然就攻下了霍邱。
得訊之後,他不敢耽擱,除了安排七百人入駐潁上之外,立刻率領其餘部眾趕往淮河北岸,順便還派出哨探,探查淮河沿岸的敵情。
而此時的淮河南岸,俞大猷早就探明潁川衛南下的訊息。
不過他似乎並不著急,部將三番五次來大帳詢問何時渡河,但都被他以船隻未能收集齊備暫時打發了過去。
可是當潁川衛趕到淮河邊時,選鋒營俞大猷手下的將領們再也忍不住了。
右哨孔有慶直言不諱道:“總哨,如今潁川衛已經抵達北岸,我們就算此時渡河,也會被其半渡而擊,不如南下繞過霍邱淠水,重走金寨殺個回馬槍。”
不得不說孔有慶的辦法是個奇招。
但俞大猷早就想到了這一條路,但他為什麼不選?因為不現實,金寨深處大別山,山高路陡,很多都是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平日裡走尚且不易,如今大雪封山,估計還沒到金寨,人馬就要折損大半,俞大猷不敢帶著選鋒營去冒險。
更何況,對岸的潁川衛,如今他已經有了應對之法。
第二天一早,俞大猷便召集眾將準備渡河。
渡河的地點選在城東湖東岸與淮河交接的地段。
此處雖是冬天,但枯萎的蘆葦接天蔽日,明軍蒐羅來的小船一直便藏在其間。
將領們對俞大猷的安排十分不滿,這一段淮河北岸,正是潁州衛重點關注的河道,一旦出發,很快就會被潁川衛發現,到時恐怕真的要被半渡擊之了。
但俞大猷卻信心滿滿告訴眾人道:“大家上船後只管蜂擁而上,我自有安排。”
見總哨都已經這麼說了,大家也只能選擇聽令。
……
很快,小船陸續從城東湖北端狹窄的水道湧出,剛出水道便在淮河寬闊的河面上四散而開。
當丁聰聽到對方竟然當著自己的面渡河時,整個人都傻了:“聽聞賊酋俞大猷頗擅用兵,沒想到竟然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有人提醒丁聰,敵人恐怕會有小股人馬偷偷渡河埋伏在北岸,等己方跟賊軍接戰時突然殺出。
但丁聰卻不屑道:“賊兵在霍邱死傷五百餘眾,如今兵力滿打滿算不足三千,再分出人馬來北岸,那正好給我各個擊破的機會!”
丁聰說得沒錯,但他顯然低估了選鋒營的戰力。
俞大猷的計策確實也很簡單,在那日大破壽州千戶所後,其軍就有八百人悄悄渡過淮河,在淮河北岸藏匿起來。
很快,潁川衛就與明軍交上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