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牽著小舅子張瓅的手,在一群薊鎮官兵的眼皮子底下,面不改色地朝城下走去。
這一幕幾乎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銘記一生,很多人直到生命的盡頭還能記得那天,那個文弱書生,牽著一個小童走下城牆的場景。
那種自信、沉穩的氣度真是讓人心折啊!
當徐鶴牽著蜀王的手來到城下時,一眾身著毛呢大衣,頭戴尖頂氈帽的騎兵正在城牆下,見到二人下來,他們齊聲抽刀舉起,大聲吼道:“霍………………”
五百騎齊齊吶喊,聲音震得北關城樓鐵劍門似乎都在顫抖。
薊鎮兵們趴在垛牆上朝這群人看去,徐鶴先是扶著張瓅上馬,然後親手牽著馬頭朝城門外走去,他每走一步,龍驤衛的騎兵們便自動讓開一條甬道。
當二人來到吊橋時,徐鶴停了下來,他扶著張瓅下馬道:“彭長史忠心耿耿、無私無求、報國有斯,殿下當以師禮待之。”
張瓅看著護城河中的屍體,眼淚早已控制不住地落了下來,他哽咽道:“張瓅確應以師禮待之!”
徐鶴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沉聲道:“禮儀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張瓅聞言,自己親手將散落的頭髮舘起,然後扯了扯衣物,撫平胸前的褶皺,神情肅然。
而在城頭上看著這一幕的秦世賢等神色間也不知不覺收斂起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拜!”
真正的明師皆不標榜自己,而只是為往聖繼絕學,傳承古聖先賢道脈的傳道者。這種無我和奉獻的精神,正是為師者所以光載千秋、萬眾敬仰之原因。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再拜!”
所謂人師,乃德行才識並皆卓越者,可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三拜!”
聽到這時,不管是懂不懂徐鶴所述經義的意思,但所有人都被眼前這一幕震撼到了。
堂堂蜀王竟然如此鄭重對著護城河上漂浮的屍體三拜九叩行拜師之禮。
而且,這樣的場景還是在他們還沒脫離危險之際。
每個人此刻的心中都在想一個問題。
這個死去的王府長史,表面上看起來是個正五品的官兒,實則大家都清楚,其實這種官兒的權利,甚至連個一縣主簿、縣丞都不如。
他的死,能得一個親王如此厚待,那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禮畢,張瓅早已淚流滿面。
徐鶴對身後的李滿柱道:“著人打撈彭長史屍體!”
到這時,張瓅才哽咽茫然問道:“姐夫,我們去哪?”
徐鶴看了看他,牽馬上前道:“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