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算徐嵩離京,誰又能頂替他的位置呢?”
眾人沉默。
天下承平已久,帶過兵的大臣少,夠資歷的更少。
他楊博雖然是作為鞭策徐嵩的工具入閣,本人也是知兵的。
但如今他的目標變了,如今的他是奔著統領全域性的首輔位置去的,天下這麼多事,不可能讓他這個首輔專心兵事。
那麼徐嵩走後,由誰來接班就成了大問題。
“陝西布政使左季賢可當此任,他本在山東東昌府知府任上帶兵清剿過捻匪,又在陝西任上為盛正奇支應過糧草,最關鍵的是,他年輕時還在閣老手下任過兵部員外郎!”李調元給出了他的人選。
楊博聽完點了點頭:“晉卿我熟悉,此人是有才幹的,雖然只有進剿小股捻匪的經歷,但觀其帶兵,也算是進退有據!可以!”
商定好人選之後,很快眾人便開始操作起來。
首先是朝廷紛紛傳言,徐鶴在清河店時,墨下了十二萬兩銀子,並未上交朝廷。
再加上天津三衛千戶以上官員的彈劾,內閣很快就移文令刑部查辦此事。
然而查辦的官員正是江西司主事李調元。
李調元很快出京趕往昌平。
京內得知此事的官員、百姓頓時大譁,紛紛指責朝廷卸磨殺驢。
但一人的出現,讓大家也陷入了狐疑之中。
原來,龍驤衛在清河店之戰時俘虜了原馬蘭峪遊擊,後來投靠俺答的孟弘,也就是蒙古名字孟恩的那位。
這傢伙在刑部大牢關了一陣子,誰知就在昨天供出徐鶴在清河店戰後,讓手下士卒搬運韃靼人搶來的資財帶走了,剩下的才移交朝廷。
孟弘原本是個魏奸,他的話根本沒人相信,但他在供述中將徐鶴手下在哪搬運、裝了什麼車,說了什麼話都寫得詳細無比,一時間根本找不出漏洞。
這下有些人相信了。
李調元得了查辦龍驤衛的訊息,第一時間便帶著手下出京趕往昌平去了。
而這邊李調元剛走,處理徐嵩的摺子便又不斷堆積到內閣的案頭。
一是湖廣的事情,不必贅述;二是天津三衛,現在一眾晉黨官員就咬著徐嵩帶去旨意勤王,這沒問題,但旨意裡並沒有讓他可以濫殺無辜。
徐鶴是他侄兒,殺了兩個指揮使時,拿的也是徐嵩帶去天津的聖旨。
這樣一來,原本是兩撥人,但卻因為一張聖旨,讓晉黨將徐嵩和徐鶴的行為聯絡到了一起。
徐鶴處理天津三衛,他手裡原本沒有聖旨,那種情況下又不可能去北京討要一份聖旨來,所以只能借徐嵩的旨意。
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事,都是為了這個國家,就問這旨意裡是不是調兵就完了。
可什麼事就怕上綱上線。
人家咬著你,說旨意上沒有臨機決斷的權利,那你殺人就是違法。
這種訊息自然瞞不住同為閣臣的徐嵩。
楊博有晉籍官員支援,他雖然平日裡不結黨營私,但好歹也有不少南直隸的官員看不下去晉黨的做派,挺身而出幫徐嵩說話。
雙方唇槍舌劍,一時之間誰也拿不住誰。
不過,一次意外讓這場原本還需要些日子才能分出勝負的閣臣之爭,很快就以楊博大勝而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