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次,京城附近的衛所幾乎被蹂躪了一遍,有整個衛所為國捐軀的,有韃靼人打上門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
從這點上就能看出,短短兩年,朝廷的形勢愈發艱難了。
造成這樣的原因,說到底還是湖廣的反賊讓朝廷的威信掃地,該給各地衛所的餉銀卻始終不到位。
沒錢,又面對一個弱雞的朝廷,說白了,軍頭們的心思都開始活泛了。
道理人人都懂,但誰也不敢開這個口。
至正帝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有龍驤、豹韜二衛重新編練的事。
但就算是他也沒想到,形勢竟然急轉直下,新軍編練還沒有個成果,京畿周圍的兵馬就直接被韃靼人給打完了。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當有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他們看著徐鶴的眼神便開始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楊博,突然問徐鶴道:“亮聲,今晚漕軍是駐紮在城內還是……”
徐鶴聽到這話,心中大怒,但他卻強忍不快道:“本想聽陛下訓示,所以暫時滯留城中,可陛下未醒,還要請教各位閣老!”
楊博顯然很滿意徐鶴的答案,他想了想後道:“城中剛遭大變,留在京中人數太多似有不妥,但不留也不好!”
“這樣吧,你點一千漕軍留在東城,其餘都去城外紮營吧!”
徐鶴聞言看向自己的舅舅謝道之。
謝道之見狀起身道:“首輔,這不妥吧?亮聲帶著漕軍平息了城內的叛亂,就這麼將他們趕出城,將士們心裡會怎麼想,再說了,叛亂剛熄,萬一再有死灰復燃情狀,那該如何是好?”
楊博卻十分固執道:“謝寺卿此言差矣,正是因為大亂之後,城中才更要鎮之以靜,留下一千漕軍,這已經是朝廷對漕軍的信任了!”
顧守元這時也開口道:“楊閣老,一千兵馬守東城實在捉襟見肘,不如……”
楊博對秦硯和顧守元本就十分厭惡,聽到這話,更是直接看向徐鶴道:“徐駙馬,這件事就這麼定了!還有,你的龍驤衛本就是新軍,等交接了俘虜後,就趕緊回遵化吧!”
顧守元和謝道之聞言全都露出不悅之色,你就是個臨時的首輔,還真拿自己當角兒了?
尤其是謝道之,他把目光移向吳興邦,想讓他這個南直隸的老鄉、徐鶴的會試座師說上幾句話。
可吳興邦卻趕緊挪開了目光,一副唯唯諾諾不敢言的樣子。
徐鶴將這一切收入眼底,心中暗歎,看來這位吳首輔終究難堪大用,在京中這段時間,估計是被徹底嚇到了,竟然連個意見都不發表。
自己剛剛投給他的一票簡直可笑!還不如投給大伯!
楊博,他算是看明白了,他所代表的晉黨跟自己南直隸的出生,就衝著鹽法綱冊一事,最終也肯定尿不到一個壺裡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