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寫了五封信讓吳德操帶回海陵。
第一封是給母親的,第二封是給陳華的,第三封是給徐岱的,第四封是給毛褘的,第五封,當然就是給顧姐姐的了。
第一封自不必說,一切按照老吳的意思辦。
第二封不必多說。
第三封則是交代一番朝廷頒旨,修建狀元坊的事情,還有禮部的【進士及第】匾和【狀元及第】匾,以及王良臣寫信來,送給他的【科甲連捷】的匾文,李希顏著人送給他的【東南魁星】的匾文,這些都要找人刻了,掛在徐家祠堂裡的。
當然,皇帝御賜的兩塊匾,也要這次護送回去放在祠堂裡。
那可是欽賜的【欽賜三元】和【連中六元】。
別的匾跟這兩塊比起來,不管是寫的人還是其中的內容,都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徐鶴要著重叮囑幾句,千萬要小心、注意,萬不可出現一點差池,不然到時候,被御史知道了,是要被彈劾的。
第五封給毛褘,是要請他在母親和顧姐姐來京時,派船和專人護送,不然他屬實不放心。
而徐鶴在寫最後一封給顧姐姐的信時,他躊躇很久都不能下筆。
這時候,任何的解釋都是蒼白的。
只有讓顧姐姐知道自己的心意才行。
最終,他攤開紙,蘸上墨在紙上寫道: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五日後,宮中終於有旨意下來。
著首輔秦硯為納采使,準備徐鶴與皇次女的婚事。
為什麼是皇次女而不是公主。
其實,古代天子嫁女,不能自己主婚,而是用同姓諸侯主婚,所以叫【公主】。
嚴格意義上來說,皇帝的女兒在未出閣之前,是不能叫公主的,應該叫皇女,或者帝姬。
到了唐朝時,這一習慣還是用親王主婚。
直到前宋,這條規矩才被廢除,只是命令主掌婚禮的人在內東門接表,由皇帝自己主婚。
大魏朝也不過是因襲宋代的禮儀罷了。
今科狀元,連中六元的徐六首徐鶴就要尚公主的事情剛剛傳出,就在京城引起軒然大波。
羨慕者有之,惋惜者有之,背後看笑話的也大有人在。
畢竟,堂堂狀元,前程一片大好,卻在剛剛踏足官場的時候尚了公主。
駙馬是什麼玩意兒?
看看孫昂就知道了。
絕大多數都是酒囊飯袋,就算孫昂之前中過進士,但不也廢了?
徐鶴這時候尚公主,本來大好的前程,可以說已經晦暗無比了。
秦硯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喜滋滋地拿著表文來到徐嵩的值房道:“中望,皇上還是信重你們徐家啊,竟然將皇女下嫁,老夫真是羨慕之至,難怪當時你要拒了我家孫女的婚事,是不是早就知道此事了?”
看著對方幸災樂禍的樣子,徐嵩微微一笑道:“實在不知,本想著亮聲年紀還小,也才來京城,老夫私心裡想讓他鍛鍊幾年,成熟些再行婚娶之事,這才辜負了首輔的美意,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