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本以為沈默會很快找自己的麻煩,可是他在京中這些天,又是跟吳興邦要軍械、又是找秦硯要糧草、銀子,忙忙碌碌中,竟然什麼事都沒發生。
唯一的變化就是他身邊多了五十多名親兵。
這些人都是呂亨給他找來的。
徐鶴當然知道,這些人肯定就是皇帝說保護他安全的人了。
所以二話不說,照單全收,並且純當他們就是自己的親兵,安家費什麼的,一應照發!
還有一件事,蜀王自從上次聽了徐鶴講《通鑑》,現在對這本書來了興趣,三五不時就來公主府找姐夫,請他給自己細講。
《通鑑》這本書,如果細講,那真的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說妙趣橫生。
但你看這本書時,其實故事性不及《史記》。
若想讀通讀透,不僅要博覽群書,還有將自己代入到司馬光那個年代。
司馬光寫的《通鑑》那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
很多改革型的人才,明明在歷史上很出名,但他都一筆帶過。
為什麼?
因為王安石變法嘛,他是最著名的反對變法的人士了,自然不會把變法的人和事寫進書裡給自己找麻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悝。
還是魏文侯時代的人,他的故事其實不比商鞅的少,可《通鑑》一筆帶過。
所以,蜀王看書看得一頭霧水,到最後來徐鶴這裡,徐鶴給他交代時代背景,給他交代人物背景,給他交代作者背景,最後還佈置題目,讓他回去自己思考。
蜀王是個喜歡讀書的,難怪吵吵著要徐鶴來教他。
徐鶴也很喜歡這個小舅子,為人雖然談不上單純,但做事多發於本心,皇室子弟多見的那種荒唐也沒有。
不過他也有缺點,身體孱弱,傷風感冒那是家常便飯。
徐鶴帶他出了幾次城,爬了爬山,騎了騎馬,蜀王府裡得知這個訊息緊張得恨不得把御醫給張瓅這小子拴在腰上。
……
可能是因為至正帝找閣臣們打過招呼的原因,等徐鶴再次出京時,已經從工部和戶部拿到了重建京衛的東西和銀子。
在前兩天去工部領箭矢時,將作監主簿因為貪贓枉法被拿下的訊息,震驚了整個工部。
工部內人心惶惶,這節骨眼上自然不會有人偷奸耍滑,在徐鶴要的東西上缺斤少兩。
徐鶴喜歡跟至正帝后面做事那是有原因的。
老丈人雖然有很多毛病,但他做事卻向來雷厲風行。
只要答應給你辦的,那必然第一時間就辦了!
所以當徐鶴來到遵化時發現,劉家吳家被抄家,這是題中應有之義,馬蘭峪的遊擊被薊鎮總兵直接鎖拿,當場軍法處置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最關鍵的是,讓徐鶴感覺有些意外的是,易州山廠在遵化的點被至正帝撤了,著實是他想不到的。
據工部派來落實營房用木的官員說,這是陛下親自用旨申斥的。
至正帝說,遵化這地兒一是人少,設山廠需要壓榨民力,地方上難以為繼。
二是此處直面長城,若是砍伐過甚,會導致遵化無險可守。
這就有點意思了。
遊牧民族都是騎兵,密林對於騎兵是很不友好的。
至正帝看來腦子還是很清爽的,已經意識到這個地方山林結構對於國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