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有個猜測,他來到後室,將剛剛那份檔案抽出,開啟後面兩千人削籍的名單附錄。
腦海中記住五六個姓名籍貫之後,便將其放置在一旁,然後找出永州衛至正三十四年請求朝廷撥去年糧餉的公文。
翻開,這裡只有請餉的金額。
有人要問了,你衛所不是都是軍屯嘛?怎麼還要請餉?
這裡普通的衛所軍戶當然是耕種自己田地,然後納糧給朝廷。
朝廷不用花錢,就能養兵!
想法很好,可是……想屁吃呢!
真實的情況是交糧的幾乎死絕了,不用交糧的,抽調到總督、巡撫身邊的標營和各衛所軍官的親兵,這些都是朝廷補給的。
好,問題來了,你永州衛去年一個春天死了兩千多號人,這些可都是應該參軍入伍的人。
可以得出結論,衛所滿員約四千五百人,你少了兩千人,也就是還剩兩千五百人。
但是,你這些標營和親兵的請餉卻是按照四千五百人的名額來的。
好,我徐鶴退一萬步來說,你這四千五百人突然全都從石頭裡蹦出來滿員了,但你永州衛的指揮使解釋一下,四千五百人全都被湖廣巡撫抽掉去做了他的親兵標營?
還是你們這些人把普通軍戶全都變成了自己的親兵?
合理嗎?
制度上是能解釋得通的,但是現實中這完全就是扯淡。
徐鶴本打算找出請餉的名單,但這個時代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工資單,好,我錯了。
我找別的證據。
一番搜檢之後,徐鶴找到一份今年廣西反賊過境,永州衛提請獎拔將士的花名冊。
好傢伙,五千人不到的衛所,要求獎勵的名單竟然有一千多人。
徐鶴細細檢視這一千人的名單。
不用多久就有了收穫。
“瞿二,家中行二,永州衛黃楊堡人,大軍攻破長沙府,斬首一級……”
徐鶴笑了,他轉頭翻開削籍的那份檔案,查詢了一番見上面一段寫著,瞿二,永州衛黃楊堡人,因擬調任延綏發戍,中途夭亡……
神奇了。
至正三十三年就掛掉的人,至正三十七年竟然神奇地又活了。
不僅活了,甚至還生龍活虎地幹掉了一名叛軍!問題來了,現在有兩種可能:
一,這個叫瞿二的還在,只是從普通軍戶變成了永州衛哪個大人物的親兵,這親兵朝廷給銀子,瞿二家的田也被這個大人物佔了,瞿二變成了不用交糧食,國家供養的衛所軍官親兵。
第二種可能,瞿二死了,田也沒了,大人物為了自己的實力,從外面招徠一人充做親兵,冒這瞿二的名頭領賞。
搞清楚這個問題很簡單,
去永州衛找到瞿二或者瞿二的熟人一打聽便知道了。
想通此節,他放下文書,將他原原本本放在原位。
剛做好這一切,突然聽到外面有人道:“請問我們翰林院的徐學士在這嗎?張學士請他回去商量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