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萬壽宮。
太監們早早準備好了輿圖。
至正帝剛進萬壽宮,就直奔輿圖而去。
此時王吉已經著人去請三位閣老,至正帝在輿圖上正在尋找劍南司。
徐鶴跟在他身後小聲提醒道:“陛下,劍南司在四川萬縣之東,屬湖廣地界!”
至正帝聞言一愣:“你知道看輿圖?”
這個年代的地圖沒有比例尺,一些地點也有錯漏,不過徐鶴還是知道劍南司在什麼地方的。
在謝鯤給他的山川地理輿圖上,曾經專門講過湖廣雲貴土司。
說到土司官制,可能很多人都很糊塗。
搞不清又是宣撫司,又是宣慰司,又是安撫司,又是長官司……
亂七八糟,五花八門。
其實安撫司這個名字出自唐朝的官名——安撫使。
安撫使是由朝廷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
早在隋朝就曾設安撫大使,多為行軍主帥兼任。
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爭的地區或者災區,稱為安撫使。
宋初沿之,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官員,後來逐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前元置於四川、湖廣等少數民族地區,每司設達魯花赤一人,安撫使一人,下設同知、副使、僉事、經歷、知事等官。
大魏朝基本沿用此例。
安撫司設有安撫使一人,從五品,大概跟知府的職能差不多,只不過擔任此官的都是土官。
其下稍小的勢力還有長官司,蠻夷長官司,頭頭叫長官,正六品。
大約相當於縣級行政機構。
而劍南司全稱就是劍南長官司,歸屬於忠路安撫司管轄,
很快,徐鶴便在湖廣西面接壤四川的突出部找到了劍南司的位置。
至正帝順著徐鶴手指的方向看去,臉色更加凝重。
這地方,正好切入四川行省【腰間】,向上走是夔州府,向下走是重慶府。
此地不僅地勢險要,而且還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區。
至正帝皺眉道:“這忠路安撫司附近我記得還有個叫忠……”
“忠孝安撫司!”徐鶴道,“陛下,附近不僅僅有忠孝安撫司,還有金峒、龍潭、東鄉五路、忠峒等安撫司,施南、容美、散毛、忠建等宣撫司!”
“你竟然記得如此清楚?”
“小臣沒事就喜歡看些山川地理,風土人情的書籍!”
“你是懂兵策的,你說說看,這些人是從哪冒出來的?總不會是土司兵吧?”
徐鶴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
施州衛這個地方,上是湖廣行省的鄖陽府,下是永順宣慰司、靖州宣慰司,東是長陽、荊州等地。
首先鄖陽和荊州都是朝廷重兵把守的地方。
荊州就不說了,重要性不言而喻。
鄖陽這個地方,連線陝西關中,全都是崇山峻嶺,不可能莫名其妙冒出一股叛賊而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