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那人冷笑,“你說巧不巧,就在那些部寺大臣趕到貢院時發現,顧主考身邊還帶著一個生員!”
“徐鶴?是徐鶴?”
“正是!”
眾人全都不說話了,生員鄉試期間不得接近貢院,徐鶴是怎麼進去的?
而且為什麼偏偏他在的時候,考題洩露,主考要重新出考題?
為什麼?
“為什麼?”那人嘴角扯出一絲冷笑,“因為咱們顧大人可是徐鶴老師李知節的……同年啊!”
“什麼?”
“你別造謠啊!”
“真的假的?”
“若是有假,我受千刀萬剮之刑!”
……
這驚天秘聞在新舉人們傳播、發酵,每個人都是寒窗苦讀多年方才有此成就的。
誰願意看著一個倖進的小偷,騎在眾人頭上,偷走了第一名的榮譽。
樂聲依舊,徐鶴本來就笨拙可笑的舞姿讓人看了不再好笑,而是有些譁眾取寵的感覺了。
幾個性格衝動的舉人,這時候已經看不下去了。
他們壓抑著自己的怒火,但哪裡壓得住。
眾人看向徐鶴的眼睛都紅了。
但其中大多數倒不是因為徐鶴拿瞭解元,他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算沒有舞弊,這裡面大多數人都沒有信心能拿到解元這個名頭。
他們憤怒的是,若是今天這事傳出去,舞弊的是徐鶴,但遭殃的卻是大家。
很有可能這科鄉試會被朝廷廢棄成績。
以前不是沒有發生過這種事,宣宗時陝西鄉試傳出舞弊,最後朝廷嚴查,直接罷了這科成績,更不給補考的機會,相應人員抓得抓、流的流,可普通計程車子們何辜?
憑什麼他們要受一個小偷的牽連?
想到這,眾人突然又想起另一件事。
武宗時浙江鄉試也出了舞弊案,但在其中有人檢舉,朝廷查明後,這科鄉試的其他人成績依然保留,只處罰了相應官員和舞弊之人。
一正一反兩個例子,突然讓眾人豁然開朗。
徐鶴有沒有作弊現在根本不重要,人都是自私的。
為了保住自己舉人的名頭,那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期待舞弊的傳言不要事發,不然大家跟著倒黴,三年後還要重考,到時候能不能考得中,這誰說了算?
還有就是第一時間告發徐鶴和顧守元有情弊。
這樣就能把自己摘出來,高高興興地回鄉,說不定名次還能向上晉升一名。
想到這,所有人都已經在心裡有了自己的選擇。
這時,魁星舞已畢,顧守元笑著叫人捧出一杯酒對徐鶴道:“解元郎,辛苦了,喝點酒吧!”
徐鶴躬身一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接著,顧守元又道:“取金銀花、綢緞!”
綢緞是賞給五魁的,鄉試前五名朝廷皆有賞賜,這個沒啥好說的。
但金銀花卻是獨獨賞給徐鶴的,古人愛簪花,但到了宋以後,男人戴花的習俗便慢慢消失了。
可在鄉試中,解元簪花卻作為傳統被保留了下來。
就在顧守元起身要給徐鶴親自帶上金銀花時,突然一個舉人大聲道:“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