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軒曖春色,
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
翠幌曜明璫。
至正三十六年正月初一。
徐鶴早早起床,在家寫名帖。
只要是認識的人,今天的帖子都要算上一份。
徐鶴家是闊了。
如今用的帖子雖然不像沈家那邊豪氣,但也算清新雅緻,帖子是特製的硬板紙,上面蒙了半拉青色細絹,拿在手上,手感很不錯。
徐鶴足足寫了半個時辰,天已經矇矇亮,顧姐姐端著一萬扁食遞給徐鶴柔聲道:“娘做的,你也歇歇!”
徐鶴放下毛筆,握著顧姐姐的柔荑道:“祝眉生越來越美!”
顧姐姐嗔笑道:“大過年的就不正經,那我祝亮聲桂榜高中!”
徐鶴正跟顧姐姐你儂我儂呢,院外傳來爆竹聲,接著,丁澤和吳德操相互拜年的聲音傳來。
顧姐姐連忙將自己的手從徐鶴手中抽了出來道:“馬妹妹也跟著吳耀臣過來拜年,我去後院迎她。”
說完,忙不迭紅著臉跑了。
不一會兒,果然吳德操在丁澤的帶領下走進徐鶴的書房,剛一見面,徐鶴就笑出聲來。
原來這位騷包竟然把金箔紙折成螞蚱插在頭上,別提多搞笑了。
見徐鶴笑他,吳德操摸了摸頭上的螞蚱不屑道:“亮聲,你以為這是小兒玩意兒?告訴你,這是我家毓書親手給我折的,你們想要還沒有呢!”
其實徐鶴是真不懂這習俗,大魏朝過年時,無論男女老幼,在節日裡都會用金箔紙折成各種小玩意兒插在頭上,用來烘托喜慶的氣氛。
這還有個專用名詞,叫“鬧嚷嚷”。
大的鬧嚷嚷有巴掌大小,小的銅錢大小,一般是一人戴一個。
但也有故意炫富的有錢人,在頭上插滿了鬧嚷嚷。
而且燃放的煙花爆竹品種比後世還多,什麼砂鍋兒、什麼花筒、什麼響炮,什麼起火,五花八門。
飛上天空後還能發出響聲的叫“三級浪”。
在地上旋轉的叫“地老鼠”。
徐鶴早在年前就請匠人制作了兩大車,一車送到揚州給李思夔小朋友耍,還有個則是他準備帶著張三讓小朋友好好過把癮。
眾人先去後院給謝氏和丁澤的母親拜年。
吳德操是個慣會說好聽話的,見到謝氏時,他“咕咚”一聲跪下,連連磕了幾個頭,這才抬頭道:“奶奶洪福齊天,壽比南山!今年晚輩過了秋就不叫您【奶奶】了,到時候咱就叫【老夫人】啦!”
瞧瞧,這馬屁拍的,一下子照顧了徐家母子兩人。
古代沒有做官的大戶人家,下人或者文客見到女眷,要叫人家奶奶。
但是做了官就不同了,女眷就有資格被稱呼為夫人。
以前他吳德操也不是沒叫過老夫人。
偏偏這時候新年討喜,他專門把稱呼變了,就是為了捧上一手。
這手雖然肉麻,但卻很實用。
你看謝氏那眼睛,都快笑沒了。
去年還是他們母子孤孤單單守著冷灶,揭不開鍋。
如今兒子出息了,既會讀書,又能賺錢,這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
謝氏笑著笑著便抹起了眼淚,顧姐姐和馬毓書、娟兒等人連忙勸她。
半晌後她才抽噎道:“你爹若是在世,看到你這麼長進,肯定甚是欣慰!”
徐鶴點了點頭,轉身接過顧姐姐遞過來的黃紙,然後親手剪成紙錢,再加上魚肉、豆腐青菜和豬肉,一齊供在後院正堂徐巍的靈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