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又是謙虛了一番,徐鶴髮現他真的對謝鯤很是尊敬,不像自己,跟謝鯤和李知節他們這些師長混熟了,除了正式場合,私下裡說話是很隨意的。
但戚繼光不同,他可能是礙於武人的身份,所以面對謝鯤時,始終小心翼翼,害怕出錯。
這不是說不好,只能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處事方式,誰也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謙遜了一番後,戚繼光道:“現在軍中普遍裝備的是魯密鳥銃,這種鳥銃底託桑木為上,河柳次之,南方多用椆木,筒管根據底託制約長短,下有二三鐵鈕,鎖死,放時不至震動!”
“鳥銃後門處有螺絲狀底,有鐵鏈連線,其他前口、火門、發機具備。”
“這種鳥銃也是近年來,根據繳獲的倭銃仿製而成!”
徐鶴聽到這就懂了。
所謂的魯密鳥銃,應該就是日本所謂的【鐵炮】。
說到這個【鐵炮】,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鐵炮の傳來”。
另一個時空中,日本的鐵炮傳入於日本天文十二年,三名葡萄牙人因為颱風漂流到了日本的種子島。
並且還攜帶了當時西式的火槍。
種子島當時的第十四代當主種子島時堯與其父種子島惠時認識到了其威力,重金購入並且交給當地鐵匠八板金兵衛仿造,最終在次年仿造處第一把日本的鐵炮。
也就是薩摩銃的圓形。
這種鐵炮的有效射程大約能達到200米,但講命中率的話,只有四十米。
可就是這樣的瞄準率和殺傷力,那也超越了傳統的火銃,可以說是當時亞洲最優秀的火器。
華夏這邊呢,從宋朝就開始研究火器。
按照《宋史》記載,據說宋時研發出一種名叫突火槍的火器,這種突火槍用巨竹為筒,內安子巢,點燃後有火焰噴出,聲音遠聞百五十餘步。
到了元朝,火器開始發展,不再是大呲花那種只能嚇人,沒點實戰作用的擺設了。
但相比同時代的西方,西方對於火器的改進和發展顯然是比華夏更加成功的。
“師兄,除了這種魯密鳥銃之外,咱們還有什麼火器?有炮嗎?”徐鶴問道。
“炮?”戚繼光想了想,“有石炮!”
“不是,是那種架在車上,可以發射火藥的炮!”徐鶴搖頭道。
“有,你說的是七星銃吧?那玩意沒用,其實原理就是將鳥銃捆綁安在車上點火發射,看起來嚇人,實則殺傷一般!”戚繼光解釋道。
徐鶴聽到這,終於知道,原來佛郎機炮還沒有傳入大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