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朝卻把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雖然後期愈發痴迷修道,避居西苑練玄二十年,但依然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
如果這個時空中,蘇家這些人的背後真的是朱厚熜,那徐鶴估計,他所接觸到的什麼白蓮教,什麼聞香堂主,什麼清茶門,甚至漕運衙門麻良弼,其實都只是這張大網下的細枝末節,人家不知道在陰暗裡,已經積攢出多大的勢力了。
想到這,徐鶴忍不住打了個寒戰,心中愈發細思恐極。
“公子,這些人抓你過去幹嘛?”小二好奇問。
徐鶴搖了搖頭道:“沒什麼,就是問了幾個問題。”
小二見他面有憂色,於是也不多問,幫著老船翁收拾了一番,便又駕船朝北岸行去。
而在京口操江都御史衙門不遠處的一間深宅大院內。
剛剛掛冠的方知府被人關在一間房內,已經一天粒米未進了。
“吱呀”一聲,房門被人從外面開啟。
一個約莫五十多歲的漢子來到方知府身前。
就在方知府錯愕之際,那人深施一禮道:“方大人,讓您受苦了!”
方知府見狀皺眉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為何將我強擄至此?”
那人微微一笑道:“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方大人這樣為民做主的好官,卻被那些豪紳大戶,逼著掛冠而去,實在是可惜了!”
方知府冷哼道:“可不可惜你怎麼知道?我樂意!”
那人見狀也不介意:“那不說這些不痛快的事情了,方大人還記得你剛剛上任時,曾在沈家手裡救過一個讀書人?”
方知府凝眉想了一陣子後,搖了搖頭道:“不記得了!”
那人也不在乎道:“未遂歸來願,空驚歲月奔。布帆三日雨,茅屋數家村。山氣遙連海,江聲近在門。無緣得飛渡,東望欲消魂。這首詩您總還記得吧?”
方知府聞言突然驚訝地看著來人道:“你怎麼知道這首詩……”
原來,這首詩是他上任時在瓜洲渡遇到一個舉人,兩人相談很投契,後來得知,這人是松江華亭人,這次進京會試落榜回鄉。
在瓜州渡兩人相遇,彼此詩詞唱和,倒也快活。
臨分開前,那人見大江風雨依舊,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後來方知府履任,在拜見沈家時發現,他在瓜洲渡認識的舉人被沈家抓了去,逼他將他家中祖田賣給沈家。
方知府見到那舉人時,他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了。
他見狀,上前求情,沈家本來不願,最終看他是新任松江知府的面子上,才同意放人,但田是一定要“賣”給沈家的。
方知府見狀,只好勸那舉人留得青山在。
最終,在方知府的轉圜下,舉人將家中700多畝上好水田作價200兩【賣】給了沈家,之後就舉家離開了松江府,不知所蹤。
方知府心中一直為此事後悔不已,但當時為了救人,他也沒辦法,只能向沈家屈從。
沒想到,今日竟然有人提起那位舉人。
“你,你們認識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