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從淮安回來後已經半個月。
在家中過完立秋後,徐鶴收到了老師的來信。
李知節剛出揚州時,是在興化防洪,因為大水,他被困興化。
好在之前就有準備,面對決堤的洪水,他一個文弱書生,帶著興化百姓加固河堤,疏散災民,總算把災情控制了下來。
往年若是這麼大的洪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這次能有那麼多興化災民逃到海陵、通州、蘇州,這很大得益於李知節之前做的準備。
但在離開興化後,李知節並沒有回到揚州。
這次揚州受災的地方很多,他要代表彭汝玉一個縣一個縣的檢視災情。
所以李思夔只能繼續住在徐家,請徐鶴代為管束了。
徐鶴把這陣子李思夔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和生活情況,非常詳細地寫了一封信寄給老師。
而且還在李思夔的教育問題上,附上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說是自己的見解,其實也是後世那個時空中,大聖人王陽明的教育理念。
王陽明在其《訓蒙大意》中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
意思大概就是後世的鼓勵教育。
說一個孩子,天性就是喜歡玩的,他們就像草木剛剛萌芽之時,若是讓他們玩得開心,將來草木旺盛,若是一味地嚴加拘束,草木也就在小時就會慢慢枯萎衰敗了。
徐鶴覺得李思夔這小學究,聰明是真的聰明。
但是他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簡直可以說是白痴。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得好就是老師李知節這種,在成長中慢慢接觸了一些社會現實,但思想其實還是很文人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後世張岱所說的江浙一帶的讀書人,談古論今,那真是頭頭是道。
可一旦較真讓其說起典故出處、具體朝代時間,那他們就傻眼了。
有個名詞專門形容這種人叫【兩腳書櫥】。
所以徐鶴給老師的回信中說了自己的【夏令營】計劃,言外之意就是,師弟的學問能不能長進,咱們先放在一邊,但老師你放心,他在我家,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您就別惦記了!
就在他寫完信後,請吳德操幫忙送去驛站後,正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練練字啥的。
鳳凰墩徐府來人說,大老爺請。
等徐鶴來到鳳凰墩時,只見徐嵩正在院中樹下拿著一本書看著樹葉發呆。
他走過去行禮道:“大伯,招侄兒過來有事嗎?”
徐嵩點了點頭,從一旁的小竹几上拿了份邸報遞給徐鶴。
“這是今天上午,驛站剛剛送來的!”
像徐嵩這種致仕大佬,京中邸報都是要抄錄了讓驛站專門送過來的。
這也是在籍官員瞭解朝中大事的一個主要渠道。
徐鶴接過邸報看了起來。
其中有幾件事,跟他還真有些關係,難怪徐嵩專門把他叫了過來。
首先,陳華前些日子向朝廷彙報海陵這次大水的災情。
除了報損之外,還將漕司衙門推諉塞責,沒有第一時間運糧給告了一狀。
但估計奏本中他的言辭並沒有什麼指向性,不然朝廷不會只將常盈倉大使奪職下獄,其他一眾官員全都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