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飯桌上,彭汝玉為了活躍氣氛,給楊寅秋介紹陪座諸人。
在介紹到謝斌時,他笑道:“謝推官是海陵縣人士,他侄兒就是李慎行的學生!”
楊寅秋聽說對方侄子是大才子李知節的學生,於是終於有了點興趣,轉頭溫聲對謝斌道:“令侄是李慎行的學生?可有功名了?”
謝斌連忙起身道:“舍侄徐鶴,暫未有功名,不過他是縣試、府試的雙案首,本科大宗師按臨,他正要參考!”
楊寅秋在聽到【徐鶴】名字時,總覺得這名字怎麼聽起來這麼熟悉,半晌後他恍然問道:“徐鶴?可是海陵徐家那個少年?”
謝斌還以為自家侄兒的名聲連大宗師都聽過,與有榮焉道:“回稟大人,舍侄正是海陵徐家子弟,小石公的族侄!”
對上了對上了,楊寅秋不由想起那日自己為了討好徐嵩,特意帶著徐鶴前去探病。
誰知……毛用沒有。
想到這一幕,他就臊得臉紅。
彭汝玉見他默然不語,於是又【推銷】起徐鶴來:“說起這徐鶴,府試時我出題【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此子破題曰【聖人贊有虞之樂,文備而情亦備焉】。”
說到徐鶴的文章,老彭是真的喜歡,不知不覺間他也談興大發道:“此子真乃天縱奇才,大宗師,此子文中有這麼一句【笙鏞琴瑟,有以極音律之和,而聞之者心融。干鏚羽旄,有以備物採之華,而觀之者忘倦】。”
唸完後,彭汝玉一臉自得,似乎作文之人是自己一樣,頗為徐鶴得意。
“對仗工整、文藻華麗,有六朝之工,而無六朝之燥,此文乃本官見過最好之文也!”
楊寅秋心中本來就對徐家不滿,在他聽說徐鶴也要參加這次院試時,就想著低低將徐鶴錄了。
此子縣試、府試皆是案首,若是以彭汝玉念出的這篇文章推敲,此子確有院試案首之才。
但他楊寅秋就是不給徐家人【小三元】的機會。
小三元難嗎?很難,有人說他比鄉試、會試、殿試這大三元更難。
徐家當時要是給他個面子,自己也不吝給徐家人一個光宗耀祖的機會。
但……
“這是徐家人自己把小三元往外推了,可不關本官的事,徐鶴是雙案首,院試不取他就太明顯了,到時候用個極低的名次將他取了!”
“這樣既解我心中鬱壘,也好叫徐家人知道,我也不是泥人,尚有三分火氣!”楊寅秋心中暗想。
此時的徐鶴還不知道自己被老彭和舅舅坑了,他正在舅舅家中將張盤龍給他的藥材送給舅母。
如今舅母身體已經在侯德勝的調養下漸漸好轉,當時那個一隻腳踏進鬼門關的人,如今也能下床走動一番了。
陪著舅母和兩個表弟說了會兒話,徐鶴便坐上僱來的馬車,在丁澤的護衛下回到了臨湖小築。
剛進門,就發現吳德操等在院中,親自來籤挨保的文書。
這……親自送上門的挨保,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