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麼麼,這老農還不算笨。
徐鶴點了點頭道:“不僅如此,豬兒兄弟還在兵憲大人那提供了一個線索,據說白蓮教近期在梁垛場傳教!兵憲大人聞言帶兵迴轉梁垛抓人去了!”
“什麼?白蓮教?”陳華大驚失色。
白蓮教是朝廷指定的異端邪教,它的出現,往往醞釀著煽動百姓,反抗朝廷的暗流。
陳華作為鹽場附近州縣的主官,自然害怕這些邪教蔓延開來,影響到自己的治下。
老鄭頭聞言點頭道:“這點我也有所耳聞,據說,凡是晚上去聽白蓮教聖女傳道的人,臨走前都能分到餅子!周圍很多鹽場的窮人家都會晚上偷偷去梁垛!”
陳華咬牙道:“幸好這次發現得早,若是被這些人攪動鹽場灶丁,說不得,咱們兩淮就真要亂了!”
說到這,老鄭頭叫人做的早飯送了過來。
徐鶴看著碗裡的棒子麵和野菜,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滋味。
老鄭頭還以為他吃不下這麼粗糲的食物,有些不好意思道:“公子,這是咱這最好的食物了,本來竇馬童家還有不少好東西,但都被大家分了,咱們這些人窮日子過慣了,這已經算是不錯的……”
徐鶴抬手打斷了他笑道:“大爺可能不知道,不久前我家也是家徒四壁,這樣一碗粥也吃不起的那種!”
老鄭頭和陳華都有些愕然,在他們看來,徐鶴作為海陵徐家的一份子,又受徐嵩重視,怎麼的也不可能過上這種苦日子吧。
徐鶴知道他們不信,但也不想過多解釋。
吃完飯後,他提議去看看鹽場灶丁們平日裡怎麼曬鹽。
老鄭頭有些為難道:“現在人心不穩,也沒個人上工,這……”
徐鶴笑了笑道:“無妨,就是去看看。”
正好陳華也想借機瞭解下兩淮鹽場的情況,於是三人一起出門朝海邊走去。
在大魏朝,食鹽主要有五種出產方式,分別是海鹽、池鹽、井鹽、崖鹽和土鹽,其中海鹽的資源最為豐富。
在國朝以前,從海水中提取食鹽,主要採用的是火灶煎熬的方法。
據元朝陳椿撰寫的《熬波圖詠》記載,海鹽要先淋灰成滷,再熬滷成鹽。
到了國朝,又有鹽盤煎鹽和蘆葦杆曬鹽這些方法。
但這些做法無一不是耗費柴薪的過時方法。
而且,當徐鶴看到老鄭頭叫來幾個灶丁演示熬鹽時,他都看呆了。
因為兩淮鹽場滷池距離海水較遠的緣故,灶丁們每天一大早就要用擔子挑著皮做的水囊去海邊挑鹽水倒入滷池,這個過程艱辛無比。
倒入滷池前,滷池要用草木灰在滷池中細細撒上一層,然後再扒均勻了,海水挑來後,一般用孩童拿瓢均勻潑撒在滷池中,然後等草木灰吸引過濾海水中的雜質後,形成滷水,灶丁們再取滷水進入灶房熬煮,熬煮滷水的大多是些家中的女人。
他們從早燒灶到天黑,每日不輟,很多人都因為常年煙熏火燎把眼睛燎瞎了,丁二小的母親就是因為這個才瞎掉的。
這時陳華道:“為什麼不把滷池建在海邊?我們福建的鹽場都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