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師點了點頭,然後接著問道:“縣城內外社學,學童入學情況如何?”
老胡擦了把汗繼續回道:“凡在城四隅,大館統各社學以施鄉教,子弟年八歲至十有四者皆入學,父兄縱容不肯送學者,規勸之,再不肯,罰之!”
大宗師聞言非常滿意。
老胡見他沒了下文,便主動退了下去。
這時,大宗師的目光看向縣學的生員。
他隨意抽了一個站在中間的中年士子道:“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徐鶴聽到大宗師出的這題,其實還是挺簡單的。
這文出自《論語·先進》。
論篤是與,就是讚許言論篤實的意思,這是“與論篤”的倒轉說法,與是動詞,表示讚許,論篤只是提前的賓語,而【是】用於動詞和賓詞間的倒轉,沒有什麼意義。
搞清楚這一段,就明白了聖人之語是說的什麼。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要讚許說話穩重的人,但這種人是真正的君子呢?還是僅僅從容貌上看起來莊重呢?
要說孔子是華夏曆史上最有名的思想家,這麼說真的名副其實。
就拿這句話來說吧,幾千年來,教會了多少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評價一個人,不能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或許在知識爆炸的後世,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道理幾乎人人都懂。
但在這一世,書籍是很珍貴的,當一個農家子弟第一次聽到這種道理,那感覺真的可以說是振聾發聵。
大宗師道:“試解之!”
那中年生員沒想到自己第一個被點起作答,面對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頓時滿頭大汗。
好不容易整理心情,終於磕磕巴巴解道:“君子高品,有道貌岸然者,識之頗……頗為不易!”
“嗤……”徐鸞見他那熊樣,忍不住在落針可聞的學堂中嗤笑出聲。
徐岱聞言頓時冷汗直冒,大宗師也皺了皺眉頭,轉頭看去時,見他是站在徐岱身後,便裝作若無其事狀又看向那中年生員:“還算不錯,可有讀史?能不能用前朝之事闡發聖人之言。”
這道題徐鶴稍稍思索便有了答案。
但無疑,在唯八股論的當世,很多讀書人讀史只是稍稍翻一翻就過去了,很多人是不求甚解的。
大宗師讓那中年生員用歷史上的一件事舉例,來闡述聖人之言的正確,這對現在的讀書人來講簡直就是附加大題。
果然,那生員冷汗直冒,不知該如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