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年,劉家供他讀書很是艱難,劉志高的父親說了,如果考不上童生,這次回去就要學著給人記賬,做生意去了。
有的時候,人就是這樣,年少時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心中沒有任何隔閡與等級觀念。
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你會發現身邊人越來越少。
劉志高就是個例子,也許他現在還能跟徐鶴等人說笑聊天,並行去看發榜,但很可能下一次,他就只能倚靠在哪家店的櫃檯旁,看著街上的讀書人悵然對旁人道:“那個誰誰誰,當年跟我一起參加的府試!我還跟他說過話呢!”
見氣氛沉悶,徐鶴拍了拍他肩膀:“沒事,說不定就考上了,就算沒考中,將來也能教你的孩子讀書嘛!”
劉志高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你呢?儲淵,考得怎麼樣?”徐鶴轉向儲淵。
儲淵搖了搖頭:“不知道,作是做出來了,知府大人也對我的文章點評了兩句,但並未有褒揚之詞!”
不知不覺間,幾人再次來到府衙前。
這次府衙前比那日府試應考時人還多。不僅考生和家長們聚在這裡,整個揚州城的很多百姓也來看熱鬧。
徐鶴他們來得正好,剛剛擠到前面就聽見府衙門口方向有人喊道:“出來了,輪榜出來啦!”
話音剛落,人群立馬跟瘋了似的朝前擠去。
府衙裡很快有三班快手持了水火棍出來維持秩序。
徐鶴遙遙望去,只見一個吏員打扮的人手拿一張紅紙從大門裡走了出來,並在門口等著的快手幫忙下,將其貼在府衙旁的牆上。
“知道嗎?這府試的輪榜跟縣試的一模一樣,榜式都是圓圈型!”徐鶴身邊有個胖乎乎,作讀書人打扮的傢伙正在給同伴科普。
縣試的輪榜他是見過的。
正如剛剛那胖子所言,縣試的錄取的榜單呈圓形,按順時針方向寫,第一名在圓圈正中,即十二點的位置,然後依名次寫。
五十個為一圈,姓名頭都朝外。
大魏朝的科舉比起另一個時空的大明更加殘酷,大明的榜單還會寫個幾圈,但大魏朝府試錄取率極低,只能堪堪排成一個圓圈。
之所以要把錄取名單排成圓型那是有原因的。
如果直排或者豎排,那就有前後之別。
但說到底,府試只是三級童子試的第二級,國家科考的第一個正式頭銜其實是“生員”。
透過府試,並不能代表最後生員的取錄名次。
所以,排列圓形,也算是給讀書人們一個繼續努力,趕超對手的激勵。
“快看,今科府試的府案首是海陵縣的徐鶴!”
“譁……”人群沸騰了。
即使是猜到自己肯定府試被錄取了,但徐鶴真的沒想到自己竟然繼縣案首後,又得了府試第一名。
“徐鶴在哪裡?”
“徐鶴來了嗎?”
“案首出來講兩句啊!”
在場所有人全都鼓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