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徐鶴站起,緩緩踱步時,在場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尤其是蘇搖光,一雙美眸死死盯著徐鶴,眼中期待之色都快溢了出來。
半晌後,徐鶴緩緩誦道: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一首詩唸完,場中寂靜無聲。
所有人都在咀嚼詩中之意。
徐鶴心中暗歎,這年月,裝逼的價效比實在太低,放在初唐,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文抄兩首,庫存還有餘。
奈何歷史上明清著名的詩詞高質量的著實有限,那真是抄一首少一首啊!
譬如這首《綺懷》,清代黃景仁所作。
說道古代情詩,首推李商隱的《無題》,全組詩哀婉纏綿,千百年來打動了多少痴男怨女。
後世很多文人都曾經模仿過,卻都不得其法。
其中模仿最成功的就屬黃景仁了,他和表妹分別後,寫下組詩《綺懷》,雖然是因襲之作,卻也成為千古絕唱。
而徐鶴剛剛所誦這首,便是《綺懷》中最悽美的一首《綺懷·其十五》,足以媲美李商隱的《無題》,後世卻很少有人讀過。
這首詩,開篇就是痴情之人獨坐花下靜靜地吹著洞簫,只有清風明月與之相伴。
望著天空,想起伊人深鎖紅牆,看似近在咫尺,卻像銀河一樣,可望不可即。
這時,謝良才幽幽開口道:“小鶴,銀漢紅牆是出自李商隱的《代應》嗎,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
在場之人,包括書院的使女蘇搖光,都是飽學之人,經過謝良才的提醒,大家不由拍案叫絕。
尤其是蘇搖光看著徐鶴的眼神似乎都化了,夜涼如水,又有誰願意為她在風露中佇立整整一晚呢。
身在書院,夜色再美,也不過物是人非,窗外芭蕉窗裡燈,借酒澆愁愁更愁。
留下的只有愁思綿綿不盡,思之讓人落淚!
又過了良久,沒人願意打破這首詩中溢位的傷懷之情。
終於,蘇搖光美人垂淚,驚動了一旁還在傷懷的孔一元和謝良才。
孔一元第一次放下官員的矜持,對一旁的謝良才道:“令弟詩才了得,即使是隨性而作,將來也恐無人再言芭蕉、剝繭之詩也!”
有了徐鶴這首詩,剛剛的一段小小牴牾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當然,之前那事兒再也無從提及。
謝良才乘著小解之時,拉著徐鶴在庭中好一頓感謝。
剛剛若是真的由他出口,不管是答應孔一元,還是拒絕,他都會把謝家捲入了這件複雜之事中。
有了徐鶴出言,他才能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讓謝家繼續超然在這件事之外。
所以謝良才這次是真的感激徐鶴了。
“感謝我還帶我來這種地方?”徐鶴開始演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