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見眾人起鬨,他沉吟片刻便給這道菜想到了一個名字。
“不如叫【季鷹歸】如何?”
季鷹歸,這三個字出自辛棄疾的一首詞,原文是“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說的是西晉張翰張季鷹曾經說過,鱸魚好吃,西風起的時候,就想辭官回鄉去了。
這首詞用在這也算點題,說的是鱸魚好吃,連張季鷹都因為這辭官回鄉了。
眾人聞言連連點贊。
“部堂大人學貫古今!”
“張季鷹當引部堂大人為知己!”
誰不喜歡被人吹捧,如果不喜歡,那是因為你是那個吹捧的人,而被吹捧的陸雲自然笑容滿面,興致盎然。
就在這時,突然陪桌上有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來:“此名不妥!”
眾人聽到這四個字後,臉都嚇白了。
轉頭看去,只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站在那裡,躬身朝陸雲施禮!
“這是誰家的孩子?怎麼被放進來的?趕緊拖下去!”
“這少年估計連這名字的出處都不知道,在這胡謅什麼?”
“快來人,把這傢伙拉下去!”
陪客們七嘴八舌一頓輸出。
而主桌的徐嵩徐岱二人見狀也蒙了,原來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家族人,剛剛得了縣試案首的徐鶴。
還沒等徐嵩說話,徐岱【唿】地站起罵道:“徐鶴,你是怎麼混進來的?部堂大人面前放肆,誰給你的膽子?”
李知節也暈了,他之所以帶徐鶴來,是想讓徐鶴長長見識,等席間眾人喝高興了,他順便在陸雲面前誇誇自己這個學生,助其揚名。
但徐鶴開口就質疑陸雲,這讓他的計劃全部落空,甚至還會引來陸雲不快。
李知節趕緊起身對陸雲道:“部堂大人,此人是下官的學生,他年紀尙小,您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此時,徐鶴儘管被眾人一頓口嗨聲討,但依然巋然不動,因為他在等陸雲接下來那句:“哦?此名何處不妥?你說說看!”
可惜,等了半天,陸雲並未按照徐鶴的基本來,他反而笑了笑道:“既然是慎言的學生,那就坐下繼續吃菜吧!”
尼瑪……
大佬,不按劇本走是要扣通告費的!
就在他即將社會性死亡之時,謝鯤突然笑道:“我也覺得此名不妥!陸部堂何不讓這小子試著分說一二?”
看熱鬧的眾人都以為徐鶴此次必被打臉之時,事情突然峰迴路轉,陸部堂一直看中的那個舉人竟然幫這小子說話了。
關鍵是陸部堂聽了謝鯤所言,想了想便點頭對徐鶴道:“你說說看!”
徐鶴見狀,朝自己那位親親好師伯投去感激的目光,緊接著對陸雲道:“部堂大人此去東南,正是為朝廷分憂,建功立業之際,怎能效仿張翰作頹然辭官之嘆呢?”
聽到這,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張翰表面是想念家鄉美食,所以才辭官的。
但其實他身處的時代背景正是八王之亂的時候。
張翰就是看到朝廷黨爭不斷、皇帝昏聵無比,所以才起了辭官的念頭。
在這節骨眼上,陸雲用張翰的典故給這道菜命名有兩點不妥。
一是你陸雲剛被任命為總督東南五省防務的首牧之臣,皇帝如此信重於你,你卻想著辭官,皇帝知道了會怎麼想?內閣知道了會怎麼想?
再說了,還沒上任就想著辭官退隱,這兆頭也不好啊!
第二,你陸雲給這道菜起這名?是不是對國家、對皇帝、對內閣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