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皇帝可能是個格式狂魔,覺得這樣亂七八糟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就跟大臣們一起結合參考了宋代某些經義中分股對偶的做法,從而定下了八股文體。
何謂八股?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也。
全文要將自己代入成為孔孟先賢,用他們的語氣寫作,不可自由發揮,文體規格需要按照規定書寫,且不允許用庸俗的典故褻瀆聖人。
因為是初創文體,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多年的光景,所以八股文發展到現在一題到手,必循規蹈矩,自文章開頭一直到結尾,不敢有一言倒置,故而簡樸古拙是有了,但工整性和文學性就差了很多!
而徐鶴受謝夫子啟發,他雖然不敢擅動八股格式,但他卻想出了一條新路,也就是古文和時文雜糅,給八股增加一點文學性,減少一點經學性。
從而讓讀者覺得文章豐滿有趣、朗朗上口。
而這無疑讓謝良才這個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循規蹈矩作文的人心潮澎湃,彷彿被人開啟了一片新天地似的。
“我大魏自高皇帝開國,宣宗定八股文字,三場取七,專注頭場,幾十年來,英雄豪傑埋入八股中,出頭之人,十中只一,不得意者,十之八九。”
“今天聽了小鶴一番話後,只要我熟讀經義,進場時稍稍注意一番,便跟個謄錄生似的,高中也!”
說到興奮處,謝良才激動地披上衣服下了床,在徐鶴面前手舞足蹈。
能不興奮嗎?
徐鶴所言這個小小的變動,看起來好像沒什麼。
但在同時代的人耳中卻猶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謝良才是越說越激動,反正床板太硬睡不著,他乾脆拉著徐鶴研究起制義來。
剛開始時,徐鶴聽得昏昏欲睡,但很快,當謝良才講起自己作文的心得時,一些細節部分吸引了徐鶴的注意。
比如最簡單的破題,分為明破和暗破兩種方法。
假設題目為“孝弟”二字,直接去破“孝弟”兩字的意思就是明破。
但如果用“倫”去代替“孝弟”二字,就是暗破。
至於為什麼要用倫去暗破孝弟,如果對經義無有研究之人肯定不懂。
其實【孝弟】二字通【孝悌】,這兩字不就是儒家所謂的【倫常】嗎?
用倫常闡發孝悌,這屬於將原題引申。
所以說八股作文微言大義,巧妙絕倫。
破題還有正破、反破。
比如之前考過的《學而時習之》,若按照學習應該“時習之”去破,這種叫正破,如破時假設學而不“時習之”去破,則為反破。
謝良才又說了順破、逆破,先破、次破等很多破題的講究。
徐鶴剛開始時還有點睏倦,但很快他發現,謝良才說的一些東西東西,就算是在後世他也完全沒聽說過。
或者說有的東西他當時就是一掃而過,並未深思。
但到了這個時代,這些知識都是將來學以致用的,所以他聽得非常認真。
就這樣,兩人切磋了整整一夜沒睡,直到謝氏起床做飯,兩人才恍然發覺天已經矇矇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