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漫畫改編動漫的話就要簡單許多了,甚至還能夠在原著的基礎上再去新增一些東西。
而且在島國不管是輕還是漫畫或者動漫,基本上都是一邊做一邊更新的。
說實在的,島國人無論是還是漫畫再或者是動漫,那都是更新的賊拉慢!
要是《某賊王》、某大老師能有國內網文作者的更新速度,那估計都不會出現“有生之年”這個詞了,要是他們在國內那個環境下進行創作,估計《某賊王》還沒個把月就完結了。
一般島國一個家會同時寫幾部,還要找畫師畫插圖,而且是出的書——也就是所謂的單行本,到了國內還要翻譯的,所以一般都是3到5個月才出一卷。
而且島國寫輕的作家,除非是那些和電擊什麼的簽了約的職業作家以外,都是完全的兼職,能做的也就是力所能及的快快寫完,所以那些讀者還是得往死裡等!
首先兩個方面:作者自身的方面,對於細節的考量與接下來展開的確定,這些是與編輯或者出版社密切相關的,編輯會加入其中干涉創作,討論和修改確認都是需要時間的。
而且創作者本來就是摸魚怪居多,在國內摸魚的人更多...足足能稱霸太平洋!
第二個出版發行的方面,這點其實你看很多業界文輕可以大概歸納出一個流程,單純說一下流程都得費老半天文字。
立題——立題修改——第一次透過——第一次修改——初期準備——畫師確認——檔期確定——宣發與平面設計討論——第二次修改,初期情報放出——編輯定稿。
最後一次修改與審閱校對——印刷廠送達,流水線生產——出版公司分發——到達書店或者網站庫存重新整理,情報同期完全公佈
其中還得聯絡畫師,安排檔期,歸納宣發,包括用什麼特典,標題與封面如何使用標語,請什麼樣的人作為宣傳者寫在書腰推薦。
很多情況下這都是一個理想化狀況,作者自己就很容易拖稿,熱門的畫師也會有自己的檔期安排不出來的情況,這個時候基本都是出版社進行協商。
本身輕作為商業出版就不和網文一樣只是需要稽核和作者一人的勞動,他們更像是這條文化產業流水線上不同分工,傾力合作的協作者。
就網文那麼多的錯別字要是放在已經出版的實體書上,你可以想象收回和銷燬這些書本付出的代價以及口碑的影響,因此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規劃和整理。
當然,你如果是出版社出版的大頭那麼加快這個速度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論如何當下以初期實體銷量作為一個企劃能走多遠的輕業界,強求更新時間還不如多看幾本web接受現實。
所以說如果趕時間或者是蹭人氣的話,是可以一邊製作一邊創作的。
動漫化不僅能夠給作者和公司帶來大量利益,而且還能在兩方互補互助,提高人氣,這是個兩全其美的事情,而且從潛力來看完全值得去投資。
《無敵偵探》動漫化這個很正常啊,但是為什麼山川社長就不同意呢?
難道是因為真田主編和社長不和?
不應該,一個主編還不至於能和社長較上勁,那應該就是隊伍問題了,本來在天台的時候真田就跟自己大吐苦水,應該就和這陣子被壓制的不滿了。
那自己的態度看來要明顯一些了。
原野真吾想通了其中的關節,斟酌了一下語言,準備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