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不會有多少訂單。”
羅陽想了想道:“因為這三套無人機的買家是林業系統,要產生示範效應,時間不會太短。”
回覆褚見明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已經過濾了一遍自己的財務狀況。
事實是不支援他往大了搞。
“羅總,不管大小,您總得給我一個底。”
褚見明苦笑著道:“十架有十架的打算,一百架有一百架的做法,咱們總不能等訂單上門了,來不及供貨吧?”
一旁丁弘毅張了張嘴,想說沒開口。
即便一個字都沒說,但是羅陽也猜到他想說什麼。
公司現在連產能都確定不了,要他這個市場部經理幹嘛?
甚至不敢撒開了膀子在外面做產品推銷啊.
“褚經理,你先做個統計,以咱們現有的技術力量,能支援多少供貨量。”
這種時候就需要畫餅了,羅陽先說了實際一點的東西。
然後他鎮定的道;“關於組裝廠的事情,我在四個月之內會解決,確保每個月組裝100架的產能屆時正好銜接上蘇省國土系統的採購浪潮。”
“四個月?”
“四個月!”
羅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從廠房到裝置都準備好.至於技術工人,就需要褚經理這邊多擔待了。”
“這個是我的本職工作,應該的。”
口頭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褚見明開始說第二項內容。
“羅總,到崗之後,我深入研究了一番,瞭解到無人機的生產和製造總共有八大系統。”
在探討具體問題的時候,褚見明表情很嚴肅。
“飛控系統的研發和整合,是鯤鵬科技的核心技術,這一塊沒問題,然後就是機體結構的設計和製造,這一塊肯定是要自己來的。”
他掰開了一項一項和羅陽討論:“但是動力系統涉及電機和螺旋槳的製造,有難度,前期我們上不上?”
“一邊採購,一邊自我研發,兩條腿走路。”
羅陽想了想道:“工程技術大學在這一塊上還是有點東西的。”
他這麼說,並不是沒有依據。
或許有人不知道魔都工程技術大學的歷史,要知道它最核心的院系來自於交大拆分出來的機電系,無論在理論還是在科研這一塊上,並不弱。
褚見明點頭表示認可。
“通訊系統、導航系統、電池與能源模組、感測器、智慧化模組這些暫時就不考慮內部研發了。”
捋清前面三大板塊後,他繼續道:“尤其是前三者,都不現實。”
“電池和能源模組的供應鏈可以視為自己的產業。”
要不說羅陽有大運氣呢,討論具體工作的過程中,褚見明就送上了助攻。
“啊?”
果然接著就是捧哏:“羅總在這一塊上”
“遠帆新能源電池知道嗎?”
褚見明眨了眨眼睛,隨後點著頭道:“知道,蘇省一家專門研發和生產新能源電池的企業,規模還可以,不光供應他們自己生產的遠帆電瓶車,還供應其他品牌的電瓶車,市場佔有率不小。”
“遠帆的老闆是我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