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所在的那支部落是最早到胡馬關外定居的牧民。
最早,草原上的部族以為這支部族就是被西北軍誆騙過去的,早晚都會被清剿乾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部族非但沒有被清繳,反而還越過越好,從最開始部落裡面有許多人都衣不蔽體,變成了和中原人一樣的穿著,穿著布衣,吃著米飯饅頭。
就算是他們想要放牧的時候,也會有專門的西北軍軍兵為其開闢路線,為其挑選水草豐美的草場放牧,等到放牧結束之後,還會有西北軍計程車卒陪同牧民們一同返回駐地。
不用擔心部落被洗劫,不用擔心放牧的草場,更不用擔心有人敢騷擾自己。
放牧沒人騷擾、吃飯能吃飽,連帶著西北軍還在胡馬關開設了學堂,請了許多教書匠過來給這些孩子上學,教他們讀書寫字。
這對於牧民來說,絕對是神仙一樣的日子了。
見到這般景象,許多開始時候拒絕了部落族長邀請的部落也開始後悔起來,也有人蠢蠢欲動,來找部落族長溝透過了之後,經過孟飛航的首肯,許多牧民都願意搬出草原來到胡馬關外生活。
隨著搬過來的人越來越多,這裡也漸漸地變成了一座縣城的模樣,牧民人口也超過了五萬人。
從開始的時候擔心你家會搶我家的牛羊,到後來大傢伙都將羊群放在一起圈養,然後跟隨出征的西北軍一起放牧。
再到後來,孟飛航還在距離胡馬關不足十里的一座巨大泉眼旁建設了一座據點,在這裡駐軍的同時也對外開放。
開始的時候牧民也不懂這裡是幹嘛的,但隨著月都鏢局在這裡開設各種店鋪商號將各地的特色產物帶到此處來售賣置換,並且還會收購草原牧民手中的飾品以及皮貨,從而這裡也演變成了一個荒漠集市。
漸漸地這裡也變得越來越熱鬧,牧民也終於開始相信西北軍不在針對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是真的開始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同類了。
實際上,草原上的牧民是很慘的,他們沒有國籍,諸侯國不接納他們,姑墨國同樣也不接納他們,他們只能生活在草原上和荒漠上,凍死了沒人管,餓死了也沒人管,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去吃飯。
他們實際上也想要一個國家,也想有人管自己,也想在自己挨餓受凍的時候有人來幫襯自己一把。
現如今,這個人似乎已經出現了,而且還是他們曾經最憎恨的西北軍。
草原遊牧民族也漸漸接受了西北軍這樣的存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到胡馬關外的牧民聚集點定居。
因為在那裡他們是安全的,他們能吃飽飯不說,也在不用擔心有人搶自己的牛羊財務,因為到了這裡,所有人都要遵從西北軍的統一管控。
但也有很多牧民不願意將自己的牛羊交出來統一管控,畢竟在草原上誰家的牛羊就是誰家的,旁人無權插手,但到了這裡就不行了,什麼時候放牧,去哪裡放牧,什麼時候返回,都是要有西北軍來管控著的,要是自己偷偷出去放牧,被人搶了或者殺了,西北軍可沒辦法實時出兵跟著。
後來也是孟飛航想了個辦法,他在軍械營定製了一批特殊圖案的烙鐵,將這些烙鐵燒紅了之後按在牛羊的身上,牛羊的身上就會留下一個永遠都下不去的印記,每一個隊伍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印記,這樣一來也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羊跑到了別人家的羊群裡。
等到楚羽嘉來到水雲郡後,胡馬關外正是一副熱絡的景象。
在趙寬同意自己帶著全家來邊疆的時候,楚羽嘉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府邸的事情了。
他不要官位,也不要爵位,不管鄴王趙寬還是先王趙巖想要賞賜他的時候,他都只要錢貨,而且每一次都是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