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是沒有人看破楚羽嘉想要為趙寬積攢聲望以及君王權威的這份謀略。
但他們也只是以為,西北軍進入前蜀之後,只會像模像樣的走走過場,耀武揚威一番就走了。
畢竟前蜀國內多山川丘陵,西北軍又是以騎兵橫行天下,並不適合在前蜀作戰,如果硬要在這裡和前蜀糾纏的話,那到最後就算是西北軍在驍勇善戰,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兩敗俱傷而已。
可西北軍對於趙寬有多重要,只要是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來。
一旦沒了西北軍和楚羽嘉的支援,趙寬這個王位根本就坐不穩。
固然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他畢竟不是趙巖的獨子。
拋去這個不說,單說趙巖如今還在深宮中養老,如果到時候趙寬辦事不利,勢必會有朝中老臣前往深宮懇請趙巖出山重新接掌王位,亦或者做一個幕後的太上王。
真到了那個時候,趙寬坐朝堂便如三歲小兒,什麼事兒都管不了,只能等到趙巖死了才能重新執掌王權。
趙寬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而打勝仗最好的方式就是撿軟柿子捏。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楚羽嘉就算是把西北軍給帶出了西北,也只是嚇唬嚇唬人而已,沒有真打仗的意思。
可他們卻不知道,楚羽嘉在給飛雪營和連天營下達第二條軍令的時候,說的話便是:“我們是西北軍,哪怕是出了西北進入丘陵山川,我們也是橫行天下的鐵軍,既然要打仗就必須得給我打硬仗,撿軟柿子捏不是我們西北軍的作風。”
其實不用他說,每一個西北軍都咬著牙繃著勁呢。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西北軍不過就是能在西北欺負欺負草原人而已,到了別的地方,就沒有那麼厲害了。
而且多數人也都覺得,西北軍就是個徒有虛名被天下給吹噓出來的空架子而已,這一次他們都是咬著牙繃著勁,想讓這群人知道知道,什麼叫西北軍,他們在草原上把那些遊牧民族給揍得鼻青臉腫,自然也得讓這些人雨露均霑一下,要不然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該有多幽怨?
既然是當將軍的,就勢必先要做到自己下達的軍令。
楚羽嘉率領三千鐵騎直奔前蜀平原郡重鎮要城,皖江城。
皖江城,乃是前蜀北部第一重鎮,這裡也是齊國、鄴國、前蜀三國交界處,在這裡常年駐守的蜀軍都超過三萬人。
而皖江城的守軍主將叫項高,乃是當朝大將軍趙武濤的門徒,今年年紀不到三十五,也算是年少成名的將領了。
如今在前蜀邊境都知道,西北軍如今已經進入了前蜀境內,當項高得知對方竟然派遣三千人就敢來攻打自己的皖江城時,也不由笑出了聲,對方是真的沒把自己放在眼裡,真當什麼小魚小蝦都能來挑釁了。
項高雖說是一員儒將,但卻及善用兵,尤其是在這種時刻更是狠辣果決很有一番手腕。
只是對方只有三千人,就算他再會用兵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項高幹脆放棄守城,主動率軍迎擊,誓要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陌刀重甲騎兵臨皖江城三十里外,項高已經率領一萬五千蜀軍步卒,外加三千輕騎在哪裡等候了。
甚至為了彰顯自己的自信以及沒將對方放在眼裡,他還特意讓下面人給自己搭了個簡易涼亭,與幾名謀士坐在其中喝茶對弈,談笑風生。
一萬八千人,不論在誰看來,都是必勝的結局。
項高也認定用不了一個時辰,這三千人便會成為自家的刀下亡魂,到時候自己大可以帶著這三千頭顱前去領賞。
前蜀百姓因為生活的安逸,多數都是樂天派,對於國家大事幾乎都不關心,當城內百姓聽聞城外發生戰事之時,開始時候還有些慌亂,只是還沒有驚慌多久,便聽說對方只來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