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嚴天瑞去尋褚浩傑,楚羽嘉還特意讓其攜帶一千套盔甲,本以為足夠,甚至還能有富裕。
但誰承想,當褚浩傑帶著這支隊伍從白楊林內出來的時候,足足有兩千多人。
其中一千人有盔甲和戰刀,另外的一千人,甚至有人還拿著耙子鐵鍬一類的農具。
在出了白楊林之後,褚浩傑沒有要去找楚羽嘉的大部隊匯合的意思,轉而直奔水雲郡北部。
不管楚羽嘉和楚千文的差距在哪裡,但他看人是絕對沒錯的,在他第一次見到褚浩傑的時候,就斷定這人有領袖才能,能夠獨當一面,而從這裡,褚浩傑的才華也漸漸地迸發出來。
第一戰,褚浩傑撒出去的斥候在一座村鎮發現了正在洗劫村落的荒漠騎軍八百人。
雖說是兩千打八百,但褚浩傑十分清楚自己旗下這些士卒戰力遠遠比不上之前那支西北軍。
畢竟他們這些士卒當中,手裡面有像樣武器的不過千人而已,至於有戰馬的,不過寥寥十幾匹老馬。
在旁人看來,這無外乎就是一幫烏合之眾。
但他也非常清楚,哪怕己方是烏合之眾,己方這一仗必須要打,而且還得打贏。
褚浩傑當機立斷,立刻以兩百披甲誇刀的甲士繞過村鎮到對方的後面埋伏起來,隨後又以五百誇刀甲士直接衝入村鎮當中,餘下一千三百人趕赴四面。
騎兵對陣步卒那是有絕對優勢的,只有傻子才會和對方拉開架勢打一場正面對決,故而衝進村鎮當中之後,褚浩傑直接令五百甲士全部散開,將對方的騎兵引入崗巷當中。
等到荒漠騎卒進入崗巷在面對這些步卒的時候,可就沒了丁點優勢。
在崗巷之內,騎卒活動起來十分不方便,而且還沒了輕騎速度上的優勢,只要敢追擊西北軍進入崗巷的荒漠騎卒無一例外,都被早已經準備好了的甲士給拽下戰馬,亂刀砍死。
這一下,許多荒漠騎卒就已經不敢在隨便追擊進入狹窄的崗巷了,但他們聚集在街道上,也不代表就能無事。
見到前方戰場有了優勢後,褚浩傑直接下令剩下的一千三百人全部衝入鎮中,不打任何招呼,直接和對方展開貼身肉搏。
騎卒一旦沒了速度,那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他們唯一的優勢便是居高臨下,但對方的人數實在是比他們多的太多了,那些拿著耙子鐵鍬計程車卒們,在對方落馬被殺死之後,就立馬撿起對方的武器去砍下對方的腦袋。
在戰場上,楚羽嘉最擅長的是以快打慢的閃電戰,但這卻非常依賴騎兵的速度以及帳下士卒的單兵作戰能力。
而褚浩傑是另外一種,他是每一步都要經過部署,在戰前就會將兩軍交戰之後所有遇到的情況都在腦海當中預演一遍,然後在去部署帳下士卒如何如何的去做。
雖說楚羽嘉只給了褚浩傑一千套將士的甲冑武器,但第一戰過後每個士卒的手中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戰刀,而且還俘獲了近六百匹戰馬。
一些之前就在軍中擔任輕騎兵的老卒都非常開心,至少可以和對方來一場公平的騎戰了。
從這開始,褚浩傑便與楚羽嘉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宛如一個旋轉的太極一般,一個由北向東,一個由南向西。
而當現任西北軍的那位統帥楊任啟率領五千騎從中路殺向東部的時候,也徹底拉開了圍剿剩餘荒漠部族的序幕。
在戰事已經徹底進入了反攻期之後,楚羽嘉便主動從戰場上下來了。
至於為什麼撤下戰場,主要還是因為他不想過多的去與帳下士卒爭搶功績,當然還有想要鍛鍊一下莊嘉德和嚴天瑞以及祁重的意思。
如今褚浩傑那邊的訊息不斷傳遞過來,捷報連連,從發兵至今已經大大小小的與荒漠騎卒交戰五次,幾乎每一次都是大勝,也讓楚羽嘉非常放心。
更何況如今楊任啟也已經加入戰鬥,戰場上已經沒他什麼事兒了。
在楚羽嘉走下戰場之後,就與孟飛航一眾人匯合,然後領著他們到了水雲郡的郡城通泉府……
通泉府,通泉府,名為通泉,也正是因為在通泉府的城中有一座巨大泉眼,不論冬夏,不論外界是乾旱還是怎樣,都從來沒有枯竭過,被稱之為大地之眼,幾任鄴王幾乎都來這裡看過,尤其是先王來此之時,曾用這泉水泡茶,茶味香醇甘美,便為此建造了一座觀景園。
通泉府作為郡城,自然是水雲郡最大也是最繁華的城池,更是鄴國西北部的貿易中心。
可因為近年來姑墨國與鄴國的關係日漸冷淡,並且這些時日還有荒漠部族頻頻襲擾,居住在邊境處的百姓也都紛紛朝著郡城靠攏。
進入通泉府的範圍,所看到的都是破衣爛衫的百姓,抬眼便能看到了一些城內大戶臨時搭建的粥棚,但對於這十幾萬甚至是數十萬流離失所的難民來說是杯水車薪,許多地方依舊都能看見那些餓死以及受傷過重而死的百姓屍體。
見此情景,孟飛航的眉頭皺成了個疙瘩。
他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年代,也是一個不愁吃穿的年代。
就算是來到了這裡,在丹陽郡當乞丐的那段時間,至少還有人接濟自己,雖說吃不飽,但也不至於餓死。
他也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更是無法透過想象就能想象得到的。
百姓都是從邊境逃過來的,一些人根本就來不及帶走銀錢細軟,或者是在半路上便被人搶了去,一些人的身上還受了傷,更有人被餓的無法,只能從地上抓沙土吃。
當然了,在這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法之徒,趁著這個時候,用少得可憐的銀錢甚至是糧食去換那些流民家中的孩童。
在這個時代,賣兒賣女的現象並不少見,一些都餓的吃不上飯的人家根本養不起那麼多孩子,還不如將孩子賣掉,錢能貼補家用,而且孩子也不至於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