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舊還是自我介紹。
盧克駐地那邊的素利和炳坤,已經介紹完了,接下來自然就是主會場,這一班“滿腦子長肉腿”的土著了。
梅根“哼咳”一聲,嚴須便直挺挺的立定敬禮,然後寫寫畫畫的開始自我介紹…之後是四位老舌頭和高茂、閆恢…再之後,是扶余部落的族老們。
族老們大多不會寫漢字,於是,由高茂代筆。
最後是武裝商學院的幾位·前遼東邊軍學員,以及,來自語言學院的幾位高句麗·族兵學員。
全部都自我介紹完畢後,兩個會場的土著們都有點二丈和尚。他們,想不明白為啥要“介紹”,也想不明白,到底因何“議事”。
但~
換個角度,他們貌似,也感受到了這其中的“深意”。
本來麼~
按照舊禮…差不多類似於…商周時代的中原與草原互動文化…大盟主向老盟友,引薦新盟友,那就說明,聯盟地盤擴大,有新領土收編。
介紹新盟友,就意味著,以後,貿易的疆界會更大更遠。財貨物資的新鮮感和豐富感,也會增加。
這種所謂的舊禮,其實,在鮮卑、扶余、高句麗…乃至在西亞、中亞、北亞、東北亞等等…各個族群間依然可行。
並不算完全過時。
那麼好~
現在與會的“盟友”,誰新誰舊呢?
嘿嘿…
首先,嚴須與素利、炳坤都認識。炳坤與嚴須,與老舌頭們,那更是獄友+共富貴的患難好友。
高茂和閆恢,也不用多說…扶余部落與高句麗,本來就是一個爺爺生出來的叔叔和侄子。
論輩分~
嚴須還得叫高茂“堂·二叔公”呢!
若再向上推算,那,扶余與鮮卑,包括烏桓和沃沮,都是被匈奴欺壓的東夷,都是大鮮卑山(大興安嶺)的兒女…
再說了,這上百年間,扶余與鮮卑,打打停停,有貿易有聯姻…高茂的姑奶奶就被素利的弟弟給搶親了!
(不是鮮卑從扶余手裡搶,而是,鮮卑部落之間,互搶)
(類比小騷年搶來了一個**…)
呵呵~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
誰,才是新“盟友”呢!?
答案不言而喻。
…
方才自我介紹的時候,只有兩校學員,是單單報了自己姓名,而沒有說族屬地位的。
即便說了,也不過是諸如“司馬、君侯”…或者“某某馬加大人部族·族兵左尉”之類的…這種不起眼的小身份小角色。
所以,若按照部落聯盟的“新盟友”概念,那麼,這些小角色,很有可能就是當下會議的主角!
…
果然。
全部人自我介紹完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