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講真,唐頌緣並不是很在意華北、遼西的“瘟疫”情況。
或者換個說法叫做“那裡等得起”!
應該這麼說,遼西、華北與01A基地周邊不同;與松嫩平原、小興安嶺南北,不鹹山東西南北,也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首先便是體現在“人”的概念…
就華北而言,其人口主力,是清一色的“農民”,他們抗拒天災人禍的能力,要比北方漁獵採摘&遊牧族群強很多!
別的不說,單單說人口,華北農民,也比北方諸多部落的人口,要多很多。說到這,估計,有人表示不理解了。
不是說“漢末人口死亡的數字有數千萬”麼?
呵呵~
不是的。
某些腦殘之所以能得出這個結論,究其根本,是因為他們只是拿那些“偽史”當論據資料,來統計。
可問題是…
他們忽略了許多,偽史不會記錄的概念。
就比如,當時人口統計是有問題的;再比如,被豪族收為家奴的人,是不算“人口”的。
其實,只要稍稍的把魏晉南北朝歷史,透過考古證據和依照當時社會邏輯架構去推演,往深了挖,正常人都能發覺箇中邏輯漏洞。
這當中主要的問題,便是人口!
廢話不多說。
只稍稍提示一點(為歷史盲看官):所謂衣冠南渡,這裡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多少人?
為何後來,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會恢復得那麼順利?
反之,衣冠南渡之前,為何中央**根本把控不了豪族?
豪族手裡到底握有什麼?
呵呵!
如果是最後一條問題,那麼唐頌緣會告訴你:
豪族手中,握有人口總數的七成!
而官府能統計~並記錄於史書的人口,只有他們官府手裡的那兩成…結果,可不就是,讓人誤以為“天下人口不足五百萬”了麼!
哦~
對了!
還有不到一成是逃入山野的人。
但這種情況,真的不是特別多。因為正常情況下,這個時代,密林野嶺,毒蟲野蛇十分密集,小族人群很難生活。
當然了,扎堆的土匪流寇,也算這一成人中的一部分。
嗯~
言歸正傳。
所以,唐頌緣很清楚,新時空,此時的華北人口,至少,不低於一千五百萬。只是,根據特工彙報,居住在官府縣城附近的人,只佔不到30%。
大多勞動力強悍的人口,都屬於豪族莊園。
而豪族,只登記家族人口而已。
奴婢、園丁、莊戶,都不屬於官府管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