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在這裡,設立大型的救援·物資分配集散中心,其原因不言而喻。
此地…
既能輻射周邊,被高山阻隔的三片平原~
也能相對的減少運輸成本。
而且,還可以利用“難水”水系,也就是松花江(牡丹江段)的水網冰面,實施“快速”運輸與救援。
所以這個一號站,其物資總量和人員配置,都是比其他兩站要高出許多。至於站內的工作人員,則大多都是“前遼東邊軍”和高句麗人。
他們在此的唯一指令:保護好物資、按期接收回收空運補給、按期給其他次級網點,輸送物資補給…
當然,還得就地提供援助。
根據他們的統計報告,時至3月15日,一號站周圍,已經吸納災民約15萬人。為此,已經設立了救援點11個。
如果,人數再有增加的話,那麼,救援點也將增設…
而一號站下屬的次級分發站,分佈在寧安、蛟河、樺甸等6水系覆蓋區域。
總計收納近30萬人。
不過~
一號站的功能,除了集散物質外,還用就是做“難民”分流。
也就是把身強力壯的土著,用“利誘”的方式,招募起來養幾天…之後給裝備給吃喝給馬匹載具,讓他們帶著家小,趕往煙集(延邊)的三號站。
這段路,不算崎嶇,只有208㎞。
從12月中旬開始算,一號站,已經陸續給三號站,送去了113,578人。之所以能統計的如此清楚,可見語言學院的知識,是學到位了。
說到這,順帶提一句二號站。
二號站的工作,與一號站,一樣。既要集散物資,又要做人群分流。最終,身強力壯的一部分土著,也會流向三號站。
所以,三號站在3月15日彙報說,截止到當日,他們已經收留了青壯男女共計172,876人。男女比例為17:1.3…
是的!
也就是說,截止到3月15日,陸陸續續湧來,並被01A基地接受、救助的土著難民總數,共有大約151萬人!
這裡即包括,新來的22萬鮮卑人;
也包括散佈在“普列莫爾斯基”、“佳木斯平原”、“松嫩平原”、遼東郡、不鹹山周邊…
等等等等的…
來自各個部落群的高句麗人、扶余人、挹婁人、烏桓人、儒教漢人、南北沃沮人、三韓人!
151萬,這個數字看似很大。
可是自從01A基地重啟後,最早一次的“人口調查”發現,以上這些地域,各部落部族的總人數,是超過900萬人的!
如果把整個“亞洲大陸”的東北半部…
也就是沿著東經120°線,把亞洲東北切開,那麼…
這個人數會更多!
甚至可以無視,日本四島、庫頁島和北極圈…
所以…
“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