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經過反覆的“索敵”確認,一份詳盡的作戰方案,透過無線電,由唐納德的三副,交代給商隊中上級指揮官。
而後,商隊上下498人,依次掩埋貴重易碎商品以及雜貨;之後,小心翼翼的整理裝備、檢查彈藥、裝車驗車;最後,人馬稍作休息,飽餐排洩…
再按照條例,相互幫忙的穿好“衣甲”;再檢查馬兒的腳板…檢查馬兒的“跑鞋”;併為馬兒套上馬衣、鋁合金護甲、馬鞍馬鐙…
等一切就緒,商隊全員人馬,輕裝(重灌)分組列隊出發。
按照計劃,商隊在出發後,很快便分兵行進。
主力308人,直奔預定戰場。他們在抵達預定位置後,還要設定陷阱、構築“炮兵陣地”和“火力輸出”點。
誘敵小分隊110人,他們要分成兩批,依次對敵方發起“誘惑”,還要沿途留下記號,迫使敵方“誤入歧途”…
剩下80人,則全部為“馬戰”好手,他們以20人為編隊,帶著無人機,專門打擊和抓捕,敵方與縣城之間的“通訊”以及專門干擾敵方偵查…
決戰時,他們還是一支奇兵。
至於說決戰的地點,那必然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透過航拍偵查、拍照、比對;透過參謀們與“前遼東軍漢”…也就是商隊成員的溝通了解;透過商隊人員,一晚一早的偵查確認…
最終,決戰地被選在了遼陽縣東北的細河裡(細河沿村)北郊。
這裡之所以叫“細河裡”,正是因為大遼水的一條支流,穿鄉而過。此時,細窄狹長的河面早已凍硬,而沿河兩岸,又都是雪原荒田。
河面以西,荒田背後不遠便是密林,而騎兵想發揮戰力,那就必須要走出密林…可問題是,這裡的地勢是東高西低…
所以呢…
商隊的主陣地便設在了河東。
陣地後面,還是密林,一來可以掩藏火力;二來麼,還能掩藏後方的部署和調動。
東西密林間,平均距離約為300米,其中,西邊的密林距離河面平均約為100米。這樣的地形,簡直是“阻擊”的絕佳選擇。
…
…
另一邊,彌加帶領著鮮卑“順民”,也在天明時分,找到了第一個“降落傘包”…而後是第二個、第三個。
當陸陸續續的,找到了41個補給保溫箱後,他們便就地休息。
吃喝小睡,直到電子錶“倒計時”響起“嘀嘀嘀”為止。
彌加按停手錶的鳴叫聲後,讓手下,把補給箱整理好,也是埋藏在雪地裡,並做好記號,以便返程時可以回收。
與此同時,彌加與親信們,也一起背誦著盧克的命令。
&n~
一起背誦,也算是相互提醒的一種方式,他們怕自己一著急,忘了命令的順序,怕哪一條內容被誰給遺漏掉。
等燒腦的儀式活動結束,彌加率部,故意在密林裡穿插…
然後,慢慢向望平縣城靠近。
終於在臨近中午,彌加親自在望遠鏡中看見了望平縣的城門“匾額”。到此為止,他讓手下,以望遠鏡為中心,分隊偵查。
主力,就呆在縣城邊,不動了。
這天寒地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