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坦然收下了,不免有挾恩圖報的嫌疑。
可孔夫子得知後卻很高興,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所以啊,數千年前,孔夫子都深知人性不可能做到沒有任何不利己的念頭而去幫助他人。
違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本就是世上最邪惡的東西。
所謂的善,本應該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無損於己而又有利於人的概念。
可偏偏這樣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沒學會,非得跳出一群自詡聖人的傢伙來,把世人的道德標準給拔高。
說上寫什麼真善就該毫無私心才對。
那麼請問這樣的人,為何沒有散盡家財去幫助世人呢?
人做某些事之前,終究還不是先得考慮自身得失,若所謂的善犧牲過大,誰還能義無反顧?
所以自私一些,有什麼錯?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聖人啊,聖人是可以毫無私心的行善事,可普通人人不一樣!
我若非得散盡家財才能做到所謂的善,我若非得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人卻又不能圖任何回報,那麼我為何要做些事情,就為了追求那種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來世嗎?
所以抱著目的行善,何錯之有?
區別不過是善的大小而已,或許只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寬慰與開心,是大善,為了一些實際的利益行善是小善。
總歸還是善不是?
老話說的好
,正所謂物極必反。
那些口口聲聲說什麼無私奉獻才算真善的,只不過是成全了自己,卻扼殺了他人為善的可能而已,恐怕得算惡了吧?
只是這世上諸般道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就比如眼下這個禪慧和尚,就見其癲狂的笑了起來,歇斯底里的喊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