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與前幾天的調查一樣,每當是這個時候,遼東鎮的軍官們就會突然現身,態度強硬的尋理由直接中止調查,甚至還會直接反客為主、要求遼東鐵騎的將士們當場修改供詞。
也正因為這般情況,禁軍將士們在詢問調查之際,也經常會與遼東鎮軍官發生衝突。
這一天的情況也不例外,史城原本是打定主意跟在姜泉的身後,防止他暗中搞鬼、擾亂軍心。
但很快,史城就收到訊息,說是幾位禁軍將士在調查之際與遼東武官發生了衝突。
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史城表情愈發不快,但他稍稍猶豫片刻之後,最終還是轉身離開了姜泉身邊,打算前去阻止禁軍與遼東軍的衝突。
當然,史城離去之際,依然是交代另一位遼東鎮武官留在此處繼續監視姜泉的言行舉動。
然而,史城還是出現了一點疏忽,那就是留在此處負責監視姜泉的那位遼東軍官名叫何傑,乃是遼東軍中出了名的老好人,性格也有些軟。
所以,被問話的那幾位遼東鐵騎將士,看到史城站在一旁的時候自然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說任何多餘的話,但等到史城離開之後,他們見到接替史城監視之人變成了性格和善的何傑之後,卻頓時是膽氣一壯,一些環繞心頭許久的疑問也終於敢開口了。
*
卻說,史城剛剛離開,那幾位被尋來問話的遼東鐵騎將士相互對視一眼之後,最終則是由一位歲數最大的遼東鐵騎將士主動開口,低聲問道:“這位百戶大人,咱們這些天時不時就會聽到你們禁軍所唱的那首軍歌……小人有一個問題,想要向您討教……”
對於這位遼東鐵騎將士的突然詢問,姜泉並不意外,反而是很耐心的答道:“記得你叫胡茂農,對吧?咱們都是軍中同袍,有什麼問題直接問就是了!”
胡茂農悄悄打量了正在旁邊監視的何傑一眼,看到何傑沒有任何反應之後,就再次快聲問道:“小人聽了那首軍歌之後,剛開始只是覺得好聽,也會學著哼唱,但唱著唱著就覺得不對勁了……根據那首軍歌的說法,說是‘一兵吃穿百十兩,七品知縣一般同’……你們禁軍將士的餉銀待遇當真是這般優厚?”
姜泉笑著點頭,道:“我朝官員明面俸祿不高,兵餉卻是不低,但總體而言,供養一名精兵的所耗錢糧,確實是與七品知縣的明面俸祿差不多。”
聽到姜泉的說法,幾位遼東鐵騎將士紛紛是忍不住出聲驚歎,表情間滿是羨慕與憤憤。
他們皆是遼東鎮之中百裡挑一的精銳,平日裡所領到的餉銀餉糧不僅是足額髮放,戰時還有雙餉,戰後更有賞賜,較之尋常軍戶的待遇,已經算是極為優渥。
然而,這些遼東鐵騎也都很清楚,他們的待遇也只是強於尋常軍戶與尋常百姓罷了,卻依然遠遠趕不上朝廷的七品知縣,哪怕只是明面上的收入。
想到這裡,幾位遼東鐵騎皆是憤憤不平,憑什麼我遼東鐵騎為朝廷守護邊疆捨生忘死,你們禁軍則是呆在直隸境內養尊處優,最終反倒是你們禁軍的待遇更好?
看到幾位遼東鐵騎的表情變化之後,姜泉則是表情驚異,反問道:“幾位同袍,你們竟然也會羨慕我們禁軍的待遇?怎麼可能?我們禁軍的待遇可是遠遠比不上你們遼東軍啊!”
胡茂農一愣,然後哂笑道:“這位百戶大人說笑了,我們遼東鐵騎在遼東軍中已經算是待遇最好的,但就算加上戰時雙餉與戰後賞賜,每年運氣好也不過是到手二三十兩銀子罷了,哪裡能與你們禁軍相比……你們禁軍就算沒有戰事,只怕也不會低於這個數目。”
姜泉則是連連搖頭,掰著指頭算賬道:“絕無可能,按理說你們遼東軍的待遇應該要遠遠高於禁軍,朝廷每年投入遼東的軍餉開銷可要比我們禁軍高多了……
我給你算一下,僅是去年一年,朝廷所支出的遼餉就高達八百五十萬兩銀子,而你們遼東鎮又有多少兵力?滿打滿算也就是十五萬人,對吧?僅此一項,平均每個遼東將士就能分到六十兩銀子,而你們遼東鐵騎作為精銳中的精銳,必然還要更高許多……
更何況,遼東鎮的收入也不僅僅只有朝廷給的遼餉一項,遼東境內的稅賦也會分走一部分,這又是一大筆銀子,聽說遼陽城那邊也是生意紅火、日進斗金,又是一大筆銀子進賬……這些數目加起來,你們遼東鐵騎每個人至少都應該分到一百兩銀子……”
聽到姜泉的詳細計算,幾位遼東鐵騎的將士皆是目瞪口呆,一邊是覺得不可思議,一邊又在確鑿數字之下不得不信。
於是,這幾位遼東鐵騎忍不住皆是在心中暗暗思索,相較於自己應該到手的銀子,他們實際拿到了幾成?又損失了幾成?而這些沒有到手的損失,卻又進了何人的腰包?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怕追根究底、計算細賬。
這些遼東鐵騎雖然戰力彪悍、好狠鬥勇,但本質上依然是農家出身的老實人。
他們原本也很清楚,自己的餉銀餉糧必然是被高層武官們截留貪墨了不少,但因為時代與環境因素,他們也一直覺得這種事情是理所當然的,那些高層武官就理應是多拿一些,誰讓人家地位高有權有勢呢?
然而,一旦是讓他們詳細計算出了自己的實際損失,一個驚人數目就這樣擺在他們眼前,他們又如何還能做到視而不見、理所當然?
一時間,幾位遼東鐵騎皆是面現肉痛與不甘之色,也再次是憤憤不平起來。
只不過,他們這一次的憤憤不平,目標則是變成了遼東鎮的武官們!
就是這些遼東鎮的武官,偷走了自己的餉糧餉銀!
其實,姜泉的這些說法,顯然是偷換了概念。
所謂遼餉,乃是整個遼東鎮的防務支出,並不只是遼東邊軍的餉銀餉糧,除了給遼東邊軍發放餉銀餉糧之外,遼餉還要用以修繕城池、打造軍械、供養戰馬等等,每一項都不是小數目。
更何況,每年遼餉一旦是出了國庫,就會被朝廷各大勢力先行瓜分不少,途徑山海關之際還會被吳家雁過拔毛,實際上也沒有八百五十萬兩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