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本鄉成立之後,或者說在公社時期到現在,這是頭一回有大學的科研團隊過來研究農業專案。
而且這還不是鄉里牽線搭橋,是人家主動過來的(李龍的作用在這裡被忽略)。這件事情往私下裡說,鄉長書記以後給縣裡彙報可以把這個當政績的。往群眾利益上講,本鄉擁有的鹽鹼地加起來大約有十幾萬畝。
這鹽鹼地的測土改良如果能夠有所成就,那鄉里的耕地面積就會翻上一番不止,能多打多少糧食,能給農民帶來多少收益啊!
這可是個大事情!
鄉長書記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和羅教授他們說了很多感謝的話,也給工作人員說了,一定要保障好這邊的生活,重點是伙食。
“李龍這邊,生產隊這邊已經把我們照顧的很好了。”羅教授誠懇的說,“頓頓有肉吃,有新鮮菜,說實話比我們在學校吃的都好,而且還不要伙食費,咱們鄉里就不用麻煩了。”
“那哪能行?村裡是村裡的,李龍的心意是李龍的心意,我們鄉里要不有所表示,這事情讓縣裡知道了,那還不把我們一頓批呀。再說了,這也是我們真實想法,我們是真的感謝你們。”
書記說的也很誠懇,羅教授他們盛情難卻,也就收下了。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研究團隊過來之後會驚動這麼多方面。
羅教授甚至還在想,後面不會有縣裡面的人也會過來吧。
姜至瑜就被作為聯絡員,今後每天到這裡來和羅教授他們對接,記錄羅教授他們的需求,如果需要鄉里配合的,那就由她去報告。
姜至瑜是求之不得,她也想多挖一挖這裡面的新聞,寫成一個系列報道。
接下來的這幾天,李龍去了一趟山裡,送了一些米麵過去,也拿到了哈里木他們需要的物資清單。
然後又去了一趟牧業隊留守點,給哈里木和玉山江的家人送了一些生活物資,主要是米麵油和一些白菜,洋芋皮芽子。
哈里木他們也宰了羊送過來,這兩家現在都掛著風乾肉。李龍原本是準備送點肉過來的,眼下看暫時是不需要了。
接下來李龍又開著拖拉機進了一趟山。是山裡的牧民需要的物資比較多,吉普車得拉好幾趟,李龍乾脆直接開拖拉機一趟拉完。
他從山裡回來的兩天後,哈里木他們就收拾東西轉場去了。
山裡的夏草場草已經長起來了,現在是需要冬草場休養生息的時候,去的晚了,冬草場的草長不起來,秋天草打不夠,可能冬天就會比較麻煩。
生活就是這樣,一環套一環息息相關。每一個時間節點所做的事情都是特定的,錯過了可能就會影響很大。
山裡那邊的事情解決之後,李龍接下來主要的心思就在收購站上。
他會時不時的提醒那些二道販子,過一段時間收貨站的開門時間會從每天開,變成隔一天開一次。
那些二道販子麼也表示理解,反正只要開門就行,至於是每天開還是隔一天開,對他們來說影響不是很大。
李龍敏銳的發現,來收購站賣貝母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山裡現在貝母應該已經進入了採掘季。
看來山裡的兌換點也要開張了。不知道孫家強今年還來不來?
李龍依然每天都要去四小隊老馬號那裡轉一圈。羅教授他們的研究進展,目前看不到成果。
研究團隊還擔心李龍會著急,畢竟保障的這麼好,投入的也比較大,如果看不到進展,一般人特別是外行是會心急的。
但李龍是一點都不急,甚至於每天去,根本就不問研究進展情況。只是問一問研究團隊,或者和許海軍聊一聊,這邊有沒有什麼困難。
這反倒是讓羅教授他們壓力有點大。
事情就是這麼怪。如果李龍主動問起來,羅教授他們早就有想好的這個說辭。但李龍不問,他們自己這邊研究進展不出成果,他們自己反倒急了。
在農業科技研究這方面,本來就是急不來的事情。短時間不出成果才是正常的,這一點李龍很能理解。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李向前把李龍又叫去了。
“州聯社那邊來通知了,今年的抬把子任務是四千個,每個臺把子州聯社那邊給的定價是十塊。”
“那社裡把任務給我,能出幾塊錢?”李龍問道。
“咱們是要出車拉,然後還要往州里送,一個抬把子抽一塊錢。”李向前是很仗義的,大頭的全都留給李龍了,“給你按九塊錢算,你分到下面多少錢你自己定。”
去年社裡給李龍的抬把子,一個價格是八塊,今年又漲了一塊。四千個抬把子,那就是四千塊錢啊。
“不過說實話,明年可能一個抬把子都沒有了,這事你得有心理準備。”李向前又給李龍爆出一個訊息來,“現在各單位用抬把子的少了,這些抬把子有相當一部分是給兄弟省份的。明年可能就沒任務了。”
“也行。”李龍想了想說,“先把今年的幹完吧。”
四千個抬把子,依然需要四小隊和清水河村、梁文玉那邊一起協作來搞。
他打算幹完後再給大家說,這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