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鹽鹼灘誰要?”王財迷搖了搖頭。
心想也就是你李龍財大氣粗,才會把鹽鹼灘劃到自己的承包名下。
鹽鹼灘長不出糧食,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小麥不行,玉米更挑地,油葵也不長。
他當然不知道,再過十來年,鹽鹼灘反倒成了香餑餑,誰能想到鹽鹼灘它長棉花!
棉花竟然不害怕鹽鹼,當然那也是後面的改良品種了。
李龍和王財迷說好明天去推那邊,他還得去聯絡其他人。
畢竟那些鹽鹼灘光推開不行,還需要拉砂石料墊上。眼下不好僱傭大卡車,李龍便想著把隊裡現有的拖拉機集中起來給自己拉砂石料。
如果他們收錢是最好的,不收錢,那就一家整一頭野豬就好。
反正收割麥子的時候,隊裡這幾個拖拉機——除了陶大強的,其他兩個都給自己帶來不少收入。
相對於一頭野豬,那真就強太多了。
李龍也不是小氣的人,一頭野豬真就不算啥。
謝運東、陶大強和梁大成聽李龍說這個,都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畢竟眼下秋收已經基本結束,他們和許成軍一樣,都在等著看李龍能不能搞到這個葦把子的任務。
能搞到當然好,搞不到也沒啥了,相當於錦上添花。
李建國聽李龍這麼說,想想說道:
“那鹽鹼灘想改造可不容易。我聽說兵團那邊搞排鹼溝,就是在鹽鹼地邊上挖個大溝,然後大水漫灌的澆地,把地裡的鹽鹼用水帶走到溝裡。”
排鹼溝這事是真的有用,而且後面各生產隊都實行過。
只不過李龍沒打算用這個,他想的更直接,一個就是測土施肥,一個就是直接種棉花——
老馬號西邊他拿到了三十畝地,其中五畝要蓋牲口圈,剩下的可能算五畝的邊角料,還有至少二十畝地放在那裡。
李龍覺得放著就浪費了,不如搞搞實驗,如果能行的話,那就乾脆直接提前開啟土地承包模式。
當然,這事也不用急,眼下土地的承包工作,各生產隊還不敢把路子搞的太野。
比如二十一世紀初,曾經有生產隊把鹽鹼地一畝一年一塊錢的價格,直接給人承包了七十年。
是不是有些喪心病狂?
當然這想法不知道是承包人想出來的,還是生產隊給定的,但這個的確有點太大膽了。
當然最後被作廢了。
也是糊塗賬。
現在李龍就是想承包幾百畝鹽鹼灘,承包個七十年,生產隊也不可能讓承包,或者鄉里也不會批准。
而且李龍還會被當成勺子看。
後面這樣的機會多的很,不急。
聽李龍說了測土配方的事情,李建國沒明白,不過知道李龍有農學院的關係後,便沒想太多了。
真正的測土配方施肥到二十一世紀初才提出來,然後被髮展起來。眼下還沒人想到這個。
李龍覺得後面去八一農學院,和吳教授說一說這件事,她肯定應該會感興趣吧?
李龍又去了老馬號。
老羅叔不在,七十六號和馬車也不在,李龍估計他應該是去打草了。
果然,沒過多一會兒,老羅叔就牽著七十六號回來,馬車上是堆的挺高的青草,有蘆葦,稗子草,灰條等等。
七十六號在李建國開拖拉機回來後,又還到了老馬號,繼續發揮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