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了看,挺乾的。
李龍滿意的點點頭。
又隨手拿起一個,捏碎後發現幹度差不多,便把這些貝母都收到一個袋子裡。
這一袋子有四十多公斤,如果都按一級品算的話,能賣個兩千塊錢。
這樣的掙錢方式,哪怕放在四十年後,也是許多人做不到的,何況現在。
李龍每次去賣貝母都能感受到周圍那些到收購站裡出售東西的人目光裡的複雜情緒,羨慕嫉妒恨什麼的,都有。
當然,李龍也不在意。這年頭賺錢已經慢慢變成很光榮的事情,經濟建設為中心,先富帶動後富的話有見識的人都能說兩句。
倒騰東西做二道販子已經不再是受歧視或者被抓的行業了,許多人因此致富,商人也慢慢成為了正當職業,且因為富起來還會被人羨慕。
院子裡亮起了燈,燈光有點閃爍不定,楊大姐說街道通知了,說這邊城區要更換變壓器,以後電燈會越來越亮,而電路也會越來越穩定。
這讓李龍想起來四小隊的用電過程。
雖然去年就拉上了電,通電後用上了電燈電視。但實際上那個電還會經常停一下,家裡的煤油燈也並沒有完全淘汰。
他隱約記得停電的事情好像一直等到九十年代,瑪縣的電廠完全建起來之後才算是消除了。
雖然瑪縣的火電廠建起來的後據說主要的電是輸往石城和烏城那邊,但至少縣城鄉村的用電也正常了。
瑪縣的火電廠算是本縣最大的一個有影響力的國企,當時招工還挺熱鬧,不少人也以家裡人有在火電工作為榮,據說那邊的工廠家屬院一年四季用的熱水都不要錢。
這水是火電冷卻塔的水。
至於待遇,據說也非常的好。
“反正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李龍坐在臺階上,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說道。
以後星星會越來越難看到。雖然瑪縣沒什麼工業,一直到四十年後都是農業縣,但四十年後的冬天,晚上想要看到這麼清晰的星星是真不容易了。
也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汙染。
他往西邊看了過去。
第二天把顧曉霞送到單位後,李龍回來,收拾著那一整袋子貝母放在腳踏車上去了收購站。
李龍來的早,排在第三個,他看到陳紅軍在院子裡,便點頭打了個招呼。
陳紅軍和他幾乎每天都見,也就笑著點點頭。
等李龍把這四十二公斤貝母放在櫃檯上的時候,裡面的收購員把貝母接過去,倒進大筐裡,翻看過後定了一級,然後說道:
“接通知,貝母的收購價從昨天下午開始漲價。一級品五十二,你這些總計兩千零八十四塊錢。”
李龍真有些驚喜,這貝母季竟然還漲價了!
開票簽字拿到錢,在後麵人羨慕的目光中走出來,李龍看陳紅軍看著自己,便走了過去。
陳紅軍笑著說道:
“這個貝母季你賺了不少啊。”
李龍笑笑,沒接這個話茬,問道:
“咋還漲價了呢?”
“內地來收的多,咱們這貝母質量好,所以就漲價了。”陳紅軍臉上的笑容淡了,他扭頭看了看門口繼續往裡湧的人,小聲對李龍說道:
“你今年爭取多弄點,明年就好說了。”
“咋了?”李龍聽著心裡一驚,“明年有啥變化嗎?”
上一世他這時候還在當混子,根本沒搞過這些東西,所以對於有什麼變化,記憶裡一點印象也沒有。
“明年這收購站就撤了——確切的說,今年年底就撤了。”陳紅軍小聲說道,“各縣的收購站都會慢慢撤銷——”
“啥?”李龍一驚,臉色變了,“那以後收到東西,往哪裡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