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后,周益民他們回到漁港,今天的收穫很不錯,有一千多斤的魚獲。
大家玩得很盡興,準確說是周益民自己玩得很盡興,其他人都是陪同的。
眼看電飯煲廠沒什麼大事,周益民準備打道回府了。不過,回去之前,他計劃偷偷去一趟漁港,多弄點海產到商店揹包中。
津門不缺海鮮吃,但糧食一樣緊缺,甚至比京城更嚴重。
好歹是首都,全國糧食都會先緊著首都,所以,四九城的人雖然也吃不飽,但餓死人的情況卻比較少。
一天晚上,周益民悄悄來到漁港,拿出一袋糧食。
糧食才是硬通貨,比錢好使多了。
“買魚?還是賣魚?”有人靠近周益民,給周益民遞一根菸。
周益民遮得嚴嚴實實,擺手,壓著聲音說道:“不抽,我來進點好貨。”
來漁港進貨,自然就是買魚的。而且,用到“進貨”兩個字,說明人家要的量不是一星半點。
那人聽後,眼睛一亮:“要什麼貨,要多少?我舅是漁港的主任,什麼貨都能拿到。”
至於對方藏頭藏尾的行為,他見怪不怪,這種事見多了。也懶得追究對方是什麼人。
“蝦蟹魚都要,只要貨好就行,多少都行。”
喲!口氣不小呀!
“貨我們有,你錢票帶夠了嗎?”那人打量周益民。
周益民指了指旁邊的麻袋:“我有這個。”
那人好奇,開啟一看,裡面是小麥,麥香味都散發出來。
他深呼吸一口氣,說道:“小麥是好,可以交易,但這頂多就100斤,換不了太多。”
“誰告訴你我只有這一袋?”
嗯?
那人又驚又喜,鄭重介紹:“我叫王安,兄弟怎麼稱呼?不知兄弟有多少小麥,您放心,想要什麼海產我這邊都能給你弄來。”
只要有糧食,一切好說。
“陳富華,五六千斤我是能拿出來的。”
周益民也懶得一點點去收購,能一口氣談下來,最好不過了。
“兄弟,等我一下,我去找我舅。”王安大喜。
這麼大宗的交易,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你自便,我就在這隨便逛逛。”
王安趕緊去找他舅,漁港不缺海產,但不能把海產當主食呀!海鮮當飯吃?吃一兩頓還沒問題,天天吃也不行。
這雖然是正規的漁港,但夜裡也有市場,類似鴿子市,漁港管理方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漁民也要吃飯,也有物資需要交換,不能趕盡殺絕。
只要漁民能完成捕撈任務,默許他們私下交換點東西的。
周益民來到一位婦女的“小攤”前。
攤上擺著幾個籃子,有海蟹、三根手指大的蝦,還活著的石斑魚,甚至還有一塊品相不錯的魚膠。
大家都知道,魚膠即魚鰾的乾製品,富膠質,故名魚膠,也稱魚肚、花膠。魚膠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譽。
這玩意,在後世很貴的。
“大姐,這怎麼賣?”
“不賣,我想換點糧食。”婦女說道。
只是交換,哪怕被捉到,也沒什麼事,算不上投機倒把。可要是賣了錢,被捉到就可大可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