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樣最好。”老支書也贊成。
周益民點頭:“行,就這麼辦吧!”
以後這些事,周益民都打算讓周家莊出面。
老支書將這批玉米的賬記下來。
他們很清楚,那些塑膠薄膜是村子用,不可能讓周益民付出那麼多。人家費人脈弄來塑膠膜,就夠對得起周家莊的了,還讓他出錢,那不應該。
親兄弟都要明算賬呢!
因此,周益民每次自掏腰包解決村裡的困難,老支書都是有記下來的。
等村裡有能力償還,就會開始償還。
“快,都搬下來。”老支書跟圍觀的村民說道。
一車的玉米粒,卸下來還是蠻多的。
有人發出疑問:“十六弟,有塑膠膜真的能在冬天種糧食?”
要知道,那時候就連水都會結冰,壓水井都不一定有用。到時候,澆水都成問題。而且,土地會變得很硬,怎麼解決?
種糧食,他們是專業的,可面對那樣的情況,他們都無可奈何。
“不難,植物生長的幾大要素,氣溫、光照、水、土壤等解決了,它們就能生長。
冬天雖然冷,但光照還是有的,土壤也不缺。壓水井抽的是十米深的地下水,應該不會結冰,能用。
最難的,應該是氣溫。
天冷的時候,我們人怎麼活?待在房子裡、烤火之類,對不對?
我們也可以給莊稼蓋暖房,在裡面燒點火,把裡面的溫度提高。”周益民通俗地解釋道。
還有些知識,說了他們估計也聽不懂,他就懶得說。
比如植物生長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就是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
而在裡面燒火,就能除了提供溫度之外,還有就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也能進一步讓溫度提高。後世著名的溫室效應,不就是二氧化碳釋放造成的嘛!
村民大概聽懂了。
就算聽不懂,也不明覺厲。
不管大家有沒有聽懂,周益民都不打算解釋第二遍,把汽車開到操場邊上去,拔掉車鑰匙,就往家裡走。
留下老支書和大隊長指揮大家幹活。
還沒回到家,就碰到了周大春。這貨也就結婚那幾天不是雞窩頭,很快又被打回原形,雞窩頭幾乎成了他的標識。
只見他扛著一根木頭,遇到周益民的時候,連忙將木頭小心放在旁邊,靠著一塊石頭。
然後喊十六叔,跟周益民打招呼。
周益民掏出一包華子,給他遞過去一根,知道這貨就愛這一口。
周大春哪抽過這麼好的煙?立即跟撿到黃金一樣高興。
整個周家莊,估計也就周旭強等極少數人抽過,還都是周益民給的。
“這根木頭,哪裡找的?”周益民看著眼前這根木頭,感覺是黃花梨木呀!這貨哪裡弄來的?
周大春笑道:“家裡的木料不是沒有了嗎?所以進山物色一些樹木,誰知讓我發現個山洞,裡面就藏著這些木料。
十六叔,這可是好料子呀!我爹讓我扛到你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