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現在還有很多地方學習古人藏冰。
畢竟沒有電的地方,想要冰塊,就只有兩種辦法。
最常用的,就是冬天藏冰,夏天再拿出來用。
一般來說,就是建造藏冰洞。
每年到了冬天最寒冷之際,會主動採集冰塊,之所以選擇在最冷的時候,是因為此時的冰塊最堅硬也不易融化。
採集完畢後,冰塊就會被運送到提前準備好的洞穴中,這種洞穴一般都建造在陰涼之處,並且深入地下,只有這樣才能減緩冰塊融化的速度。
當然,冰塊也不是直接就放進洞穴的,而是先在洞穴的底部鋪上一層厚厚的新鮮稻草或者蘆蓆等物,然後再把冰塊放上去。
並且,每放一層冰塊,還需要在中間再次鋪上稻糠、樹葉等物品,用來進行隔離保溫,就這樣,一層一層碼放滿之後,密封洞口,然後等到來年夏天時再開啟洞穴取用。
這種藏冰的方法,當然不能完全阻止冰塊融化,只不過起到了減緩作用而已,因此,為了保證來年有充足的冰塊享用,一般在存放時,都會多存放一些。
據說,這種藏冰方式,從周朝就開始出現了。
不過,那時候基本上就是皇室專用。當時設有冰人,專門負責為皇室採冰、運冰和儲冰,並且在皇宮附近,還建有大量的“冰井”。
沒穿越前,周益民甚至還在博物館見過古人的“冰箱”。
到了唐朝,冬天藏冰不再是皇室特權,民間有能力的人,就會自行挖掘地窖進行藏冰,而這些人除了自己享用之外,還會將多餘的冰塊售賣。
而到了清代時,全國各地都有藏冰之處,其中,山東濟南的大明湖周邊,已經將“藏冰”做成了當時的一個產業。
四九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城,以及新中國的首都,各種藏冰洞、藏冰地窖自然不少。
想要弄到冰塊,倒也不是很難。
另外一種製冰方法,那就是硝石製冰。
這種方法,大家可能不陌生,幾乎成了古代穿越者的必備技能之一。
可以取來大小兩個盆,先往大盆中注滿水,然後再將小盆放在大盆中。
之後,在大盆中倒入硝石,同時不斷搖晃,隨著硝石不斷吸收盆中水的熱量,小盆中的水便會結成冰塊。
硝石還可以重複利用,在製作完冰塊之後,將含有硝石的冰塊取出,用蒸餾或者自然揮發的方式,就會重新變為硝石,可以下次繼續使用。
周益民感覺這種方法也可以試一試,在家裡備一些硝石。
其實,最好就是通電。但短時間內,周家莊通電有點困難。
“奶奶,怎樣?”
老太太點頭:“嗯!好吃。”
她心想:大孫子這是放了多少糖?
周益民也嚐了半碗,確實還可以,就是少了冰沙。現在這種,就差不多是廣東流行的綠豆糖水。
兩廣的綠豆糖水可能還會放海帶之類,有些糖水放水果,甚至會放中藥下去,其他省的人估計是吃不慣的。
周益民留下足夠自己家吃的,其他則是用桶裝好,叫人過來,挑去給修路的人都喝點解解暑。
蘑菇房那邊,也讓人送點過去。
有綠豆沙吃,張璐和來芳沒出去瘋玩,乖乖坐在家裡吃東西。家裡還有收音機聽呢!這種日子,讓張璐根本不想回城裡。
“益民哥,以後我週末都來這裡,可以嗎?”她問道。
周益民笑道:“只要你爹孃同意,我沒意見。”
張璐一陣氣餒,因為她清楚,她爹孃肯定不會答應的。
見她這樣,周益民又說:“想吃東西,以後到我住的四合院去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