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 楊六郎隱身牛圈,夫人贈牛助英雄
詩曰:
斗轉星移論英雄,千里相遇是有緣,
乾坤變幻無老幼,小河溝裡也翻船。
話說李明李大夫在屋裡救人,在另一間屋子裡,老牛和正在談論那兩個家人。
牛和,“你們這幾個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
楊青,“我們是宋朝人,我們的主人,是雲南客商任柄任堂會。我們兩個,是宋朝天波楊府的家人,我叫楊青,她叫楊芳,是奉老太君之命,陪著任老客兒,來販牲口的。我們正在良鄉官道上行走,一陣飛沙走石,驚走了我們的馬匹,掀翻了我們的馬車,我們迷路了,方才遇上您老人家。”
老牛和越聽越糊塗了,怎麼一個雲南的客商?兩個天波府楊家將門的家人,這是哪兒跟哪兒啊?老牛和,“現在李大夫正在搶救你們家姥爺,你們兩個人趕緊吃點東西,趕緊睡覺,有什麼事兒明天咱們再說。”
經過李明大夫一整夜的搶救,任炳任堂會病情穩定了。第2天早晨,躺在床上,喝了點粥,精神比昨天好多了。她想找自己的家人說點事兒,被李明大夫攔住了。
李明,“你現在病情雖然穩定了,但是還會反反覆,而且可能要反覆幾次。你得的是虐疾,傳染性很強,你們三個人要都得上這個病,那就沒法治了,所以現在你不能和她們接觸,有什麼事兒可以和我說,我去轉告她們。而且你現在要少說話,更不能操心,要不然這個病反覆起來,你就沒有力氣了。”
任炳任堂會,“老先生,我是雲南的客商任炳任堂會,我剛從東京汴梁來,想到塞北去販賣牲口。我是楊家將,楊六郎,楊延昭的把兄弟。在東京汴梁,我是眼睜睜的看著,我六哥被王強害死,老太君怕我心裡受不了,看著她的兩個家人護送我到塞北去做買賣。昨天碰上了暴風雪,再加上我急火攻心,所以得了這個病。現在我遇到了您,一位老神醫,雖然我知道我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這個病什麼時候好?我沒有把握,所以我想讓家人楊青,去向老太君報告一下,省得她老人家為我擔心。”
李明,“好了,你的情況我清楚,我這就出去吩咐你的家人楊青,回去跟老太君報信,你現在什麼也不要想,好好的在這養病,我保證你一個月,就能夠痊癒,到時候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說完李明出了房間,找到了老管家牛和,把情況和她說明了。
老管家牛和,從賬房拿了100兩銀子,交給了楊青,作為她的路費,讓她趕緊去給老太君報信兒,任炳任堂會的病要想好,差不多得一個月。然後給她挑選了一批好馬,送她出了村子。
老管家牛和送走了楊青,並沒有回到柴房這邊來,而是直接去了劉婉君夫人那裡,把事情詳細的經過,向夫人做了報告。然後她說,“劉夫人呢?這個任炳任堂會可是很有來頭,她和楊六郎是結拜兄弟,老太君就是她的義母,隨同她來的家人?又都是天波楊府的人,這裡是大遼國的地界,收留她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呢?”
劉婉君夫人,“老人家,你考慮的是對的。但是忠臣良將,誰不佩服?誰不敬仰啊?既然我們有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不做好了呢?剛才你說的風險不是沒有,而且還會很大,,你去和李明大夫好好商量商量,看看有什麼漏洞需要補的,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打點,你比如說知縣,再有就是你不是和總管太監熟悉嗎?也要做做她們的工作,萬不得已的時候,只有皇上才能救咱們的命啊。咱們家的情況你是知根知底的,沒有這件事兒,也會有別的事兒。我覺得我們要透過這件事兒,,把上下的關係打點好,這才是確保我們牛轉身平安無事的根本,這件事也提醒了我們,我們要提前未雨綢繆啊。一會兒我把這件事跟王夫人商量商量,看看她還有什麼好主意沒有?”
劉夫人派自己的丫鬟秋紅,趕緊的請王夫人過這邊來。
不一會兒,王夫人和自己的兒媳婦王彩蓮一塊兒來到了劉夫人的房間。劉夫人把剛才的事情簡單的和王夫人介紹了一遍。
劉夫人,“妹妹,你看這件事該怎麼辦呢?”
王夫人,“姐姐,這件事雖然我們不得不管,但是現在這樣玩太冒險了,我們村的樹大招風,這麼多人,難免人多嘴雜,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籬笆牆,要想把這些人的嘴都堵住,那可是難上加難。我倒有一個好辦法,我們不是在黃土坡有一條溝嗎?趕緊的把她們主僕二人秘密的送到黃土坡去,那裡既安靜人又少,又都是我們自己的人,所以不會出什麼大的差錯,也有利於把這件事壓下來。另外,這件事嚴格控制在我們幾個人的範圍內,千萬不要擴散,更不能讓她們知道客人的底細,以免給我們找來麻煩。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防範工作,按照姐姐說的,良鄉知縣,皇宮裡的總管太監,能打點的都趕緊打點到,一旦有事好請她們幫忙。另外就是老神仙李明,曾經給太后看過病,而且手裡有太后贈予的扇子,這可是我們保命的東西,她是我們家的至親,這件事如果出來,她會是受連累的,所以也要請她上下打點。”
老牛和聽到王夫人說的很全面,趕緊出去辦事兒。第1個就是趁著人知道的少,把任炳任堂會和她的僕人楊芳,由二公子李德勝親自護送,悄悄的轉移到了黃土坡。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大遼國兵馬大元帥韓昌韓延壽,是蕭太后的女婿,也是聖宗皇帝的妹夫,掌管著燕京,81路兵馬,號稱50萬。這兩天坐臥不寧,因為什麼呀?因為接到了,大遼國派往宋朝的間諜王強的一封信,信中寫道,大宋朝三觀元帥楊景楊延昭,雖然被宋朝皇帝撤了職,發配到雲南,後來又被宋仁宗下了聖旨賜死,被她的結拜兄弟任炳任堂會救了下來,潛伏到了大遼國,到底什麼意圖不知道,請元帥閣下,迅速抓住此人,以絕後患。
這信裡邊兒沒說她走到哪裡,是什麼裝扮?也不知道她長什麼樣,這麼大的一個大遼國,上哪兒去找啊?所以韓元帥,正在發愁呢。沒法找也得找啊,寒窗就把自己手下的探子,派出去一大批,到處尋找。
找這個人有什麼依據啊?就是畫影圖形。這個影象,就是楊六郎楊延昭的影象。韓昌韓延壽,在疆場上多次與楊六郎交鋒,楊六郎長得什麼樣都刻在她心裡了,找來了畫師,按照韓元帥的描述,畫出了這個影象。每個探子一張圖,沿著大宋國進入遼國的官道,一段一段的排查,查到了良鄉縣,這個人的蹤影不見了。看著趕緊的向韓元帥彙報,韓元帥一聽,帶領著大批的人馬,來到了良鄉縣,一個村一個村的找,一個地兒一個地兒的檢查,凡是有南方口音的人,一律都不放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進行地毯式的搜查。搜查了一個多月,仍然是蹤影皆無。把韓元帥氣的哇哇的暴叫。
這些兵丁這麼一折騰,驚動了一個人,誰呀?那就是風流太歲侯魁。這個壞小子怎麼就出來了?雖然她幾次三番的,勾引劉夫人和王夫人屋裡的婆子,因為她事情做得嚴密,沒有露出馬腳,也沒人能懷疑到她,所以她一直在暗地裡,尋找著報復的機會。所以她每天,沒什麼大事,就往人群裡扎,豎起兩個耳朵,東打聽西打聽,蒐集對李家不利的證據,收集來收集去,也沒有找到什麼可靠的證據。看到出動了這麼多的軍隊,反覆的搜查,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兒。她就利用陪著這些軍人,搜查的機會,套她們的話。知道了一些大概的原因,她覺得,這回可找到報復的機會了。雖然沒有什麼真憑實據,她也不認為,這些事兒和李家有關,但是機會難得,她就一邊想,一邊捏造,寫了一封舉報信。這小子挺聰明的,她知道這封信不能投給良鄉縣衙門,因為良鄉縣,和你家的關係太密切了。如果把舉報信投給她們,一定會石沉大海,讓她報復的心思,會枉費心機。所以她選擇了打舉報信,投給宛平縣衙們。為了隱藏自己,她專門找了一個駱駝隊,讓她們把戲捎到了宛平縣。駱駝隊,雖然也是運輸的主要方式,但是比較起馬車來,還是相對慢的多,這封信走了十幾天,才被趕駱駝的人送到了宛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