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回 劉夫人觸景生情,王夫人巧頌繁星
詩曰: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常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是蘇軾的一首詩,叫做《中秋月》不好意思。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咱們先不說大公子李德仁,在李明家拜師求藝的事兒,劉婉君和王春花兩位夫人的事。這是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兩位夫人忙碌了一天,晚上只剩下她們自己過節賞月。
但只見:一輪明月高掛深空,萬點繁星點綴寰宇。明月皎潔,繁星閃閃。明月上,波濤滾滾,萬山縱橫。月宮裡,廣寒宮雕樑畫柱,嫦娥飛舞,玉兔纏綿。月山上,茅屋炊煙裊裊,桂花飄香,吳剛釀造桂花酒,引來嫦娥品嚐,玉兔紅了眼,嫉妒斷了腸。
有詩為證: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這是宋朝人晏殊,寫的一首詩《中秋月》。
這首詩也貼切的描繪出了,劉夫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中秋佳節,本來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一家人圍攏在一起,吃飯喝酒,品嚐水果,賞月抒情,是多麼浪漫,多麼溫馨哪。想起了當年,在南唐皇宮,每逢中秋佳節,風流皇帝李煜,都會作詩填詞,那份浪漫,令人蕩氣迴腸。但是面對著圓圓的明月,丈夫生死未卜,輾轉千里,拖著10月懷胎的身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李德仁,現在出門在外,拜師學藝,從一個皇家太子,變成了一個民間的小學徒。怎不讓人淒涼,怎不讓人惋惜。
王夫人也是同樣的心情,但是看到劉夫人鬱鬱寡歡,她強打著精神說,“姐姐,這麼好的景色,這麼好的月亮,你不願意做一首詩嗎?”
劉夫人被她的話,拉回的現實,嫣然一笑,“妹妹,你有此雅興嗎?”
王夫人,“不如我們各自作詩一首,你說月亮,我說星星,好不好?”
王夫人說,“就聽妹妹的。”
於是,丫鬟婆子擺好了桌案,取白了文房四寶,紙墨硯臺,兩位夫人各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個淡妝濃抹,揮筆寫就,一個晶瑩剔透,一氣呵成。
王夫人展開紙張,娟秀的小字躍然紙上,上面寫著:
月色
皎潔月亮皎潔光,映上窗簾柳葉稀。
滿腹清風窗花紅,嫦娥展袖玉兔嬉。
杯中斟滿桂花酒,核桃大棗金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