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問道,其實就是對內尋求本真,對外探求大道的過程,這就是修行本質。”
盤膝而坐,楚雲曦摒棄了外界的干擾,無數靈感和思維火花不斷碰撞,漸漸沉澱為屬於自己的修行智慧。
“說白了,就是對‘我是誰’和‘世界是什麼’,這兩個問題的探索和實踐。”
“無論是前世的唯物和唯心科學,還是現在的超凡玄學,都要對這兩個涉及到內外本質的問題進行研究。”
“山海界的修行體系,主要是如何去認識外部世界,對外領悟客觀存在的大道,不糾結‘我是誰’這個問題,可以稱之為修仙或修道體系。”
“而這個世界的武道體系,主要研究的就是‘我是誰’,以心靈脩行為根本,可以稱之為修真或修玄體系。”
“前者所探究的東西,客觀存在,就是不直觀而已。”
“後者探究的東西,看似直觀,實則最為朦膿,一點都不客觀,甚至不存在標準答案。”
“記得某位西方哲人,提出了‘三我’體系,說人有本我、自我、超我。”
“傳入東方之後,很多人不太認同他的劃分,至少我就覺得,三我,不對,應該是‘四我’,完全可以這樣去理解。”
“人之初生,猶如一張白紙,沒有善惡,也沒有任何慾望,而這應該就是本我。”
“從道家體系來講,這就是先天本真或先天性靈。”
“人誕生之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三觀漸漸成型,這個時候就有自我,被後天成型的性格、情緒、慾望和道德所支配。”
“在道家體系的稱呼裡,這是後天識神。”
“超我就是完全摒棄這些後天的主觀能動性,只認可客觀存在的道理,完全脫離了人性,只存在超然的神性。”
“在道家體系裡,這應該就是合道的聖人、至人、神人,可以稱之為太上忘情。”
“而剝離了前面的‘三我’,就會誕生真正不受後天識神支配,但又擁有真實情感的真我。”
“它是不同於前面的‘三我’,但又經歷世事滄桑的沉澱,最終昇華出來的本真。”
“在道家體系,這應該就是返璞歸真的赤子之心,也就是真我。”
楚雲曦明明應該去探究武道真意,可他卻另闢蹊徑,從最根本的“我是誰”開始入手,研究武道真意產生的本質原理。
“所謂武道真意,其實根植於四我體系中的自我,它是一種從後天性格、情緒、慾望和道德中誕生的產物。”
“這個世界有關正道、旁門、邪道的分類,只不過把自我更加詳細的劃分成三個部分:善良、不善不惡和邪惡。”
“在道家體系中,就是善念、執念和惡念,是尋找真我過程中,需要被斬去的三尸蟲。”
“善念、執念和惡念,還能繼續細分為無數具體的信念或理念。”
“所謂的武道真意,就是把其中一種具體的信念或理念,昇華為精神信仰。”
“甚至以那種信念為心靈核心,打造屬於自己的三觀。”
“而完成心靈昇華的過程,其實就是藉助劇烈的心靈之力,把那種精神信念或理念,徹底顯化出來。”
“由最開始的虛無縹緲,到蛻變成一種接近於神念之力,能干擾靈魂心靈,掌控能量物質,甚至影響大道法則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