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先寓 > 第十二章 走不通的路

第十二章 走不通的路 (第1/2頁)

帝洛在封聖一脈的小世界裡獨自呆了半個多月,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藏書閣裡。

隨著他越發的深入瞭解封聖一脈的修煉模式,他逐漸產生了一種很強烈的預感。

時空法則的法與道在達到了審判者巔峰就再難有絲毫的寸進,而追逐準帝乃至大帝的道路早就已經斷了,至於大夢萬古也無法彌補這天壑。

大帝,兩字可壓塌古今未來,代表了生命的極致,道的極致,戰力的極致。然而數十萬年過去,就連強盛的帝族也只出現了帝皇這一尊極道高手。自於更久遠的過去又有幾尊大帝誕生誰又知道呢。

帝路已斷,芸芸眾生依舊前仆後繼進入時空長河歷練,殊不知這只是一條沒有前路的末路。

歲月如刀斬天驕,成帝路上嘆妖嬈。血與骨的開篇,一世悲涼的畫卷。

念達此處,帝洛恨欲狂。周身散發出磨滅青天的氣勢,這是證道唯一審判後時空法則賦予他的力量。這是代歲月審判世間叛逆的力量,無人可超脫,無人可抗衡。不曾想這成了禁錮他的桎梏。

“都錯了啊。”此刻的帝洛沒有了意氣風發,只滿腔的淒涼。一曲悽音悲鳴,亂了心懷,悲了秋意,最後只剩下無邊的蕭索。

“爸爸,爸爸。快來教我修煉。”小聽雪跑了過來,拉動帝洛的大手。

看著腳邊的小不點,帝洛苦澀的內心多了一絲甜蜜,世界上也只有小聽雪可以融化他的鐵石心腸了。

帝洛俯身抱起小女孩,“聽雪,爸爸昨天教你的吐氣方法學會了嗎。”

“爸爸我學會了。”說完,小女孩用上了帝洛教她的吐氣法,周身散發出點點銀光,四周的靈氣以及太陽的光芒也隨著小女孩兒的呼吸而律動。

在這一吐納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動太陽光滋潤自己的體魄。太陽可以孕育萬物,但是凡人想要引動其中的孕育力量卻是非常困難,吸納多了就會被那霸道的力量破壞自己的身體,吸納少了效果等同於在曬太陽,起不到煉體的作用。

這是帝族孩童鍛鍊體魄的不傳之秘,現在傳授給了自己的女兒,帝洛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

自於之後修道的方法帝洛卻犯了難,聽雪只是肉體凡胎雖然經歷過天道的洗禮但依然比不上帝族孩童的體質,所以做祖一脈的修煉方法不適合她,而封聖一脈的修煉方法帝洛也僅是涉獵。雖然確實有可取之處,但他不會輕易的讓聽雪去修煉。

“那爸爸今天教你一種冥想法怎麼樣。”好在帝洛手裡有無數的修煉方法,這都是在時間長河中奪取的。裡面有不少方法奪天地之奧妙,絲毫不遜色於帝族孩童的築基方法,此刻倒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而在帝洛教授聽雪冥想法時,一位老者的虛影如同鬼魅一般出現在了帝洛的身邊。隨即帝洛囑咐了小聽雪結合吐納法好好練習,就跟著老者離開。

這老者頂如反宇,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正是在帝洛合道之時幫助過帝洛的孔子虛影。此刻他帶著帝洛來到了一處空間裂縫之中,隨行的還有孔家現任家主。

“洛皇遠道而來,老夫有失遠迎,還請恕罪。”孔子雖然客客氣氣的開口,可在這一刻竟風雲相隨,天地為之一動。

這是封聖一脈達到聖人境界所特有的口含天憲,言出法隨。讓人們都本能的低頭,恭敬的對待。

而帝洛依舊坦然的凝視孔子,不卑不亢,冷靜異常。

帝洛突然微微低頭,猶如晗首禮,用清朗的聲音道:“末學帝洛,見過孔夫子,夫子的經義文章,每每誦讀,唇齒留香,喜不自勝。能在今天再次得見夫子,末學榮幸之至。”

孔家主愕然,隨後想到這幾日有關帝洛的傳聞,竟喜讀詩書,誦讀經典。

帝洛前一刻還彬彬有禮,但說完之後,重新抬起頭顱,雙目之中風雪漫天,審判者的氣勢湧現,天地為之蕭瑟,萬物為之凋敝。

而孔子緩緩點頭,似乎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道:“不知小友前來孔家意欲何為?”

帝洛將雙臂負在身後,道:“審判者與大帝之間的道路,已經被切斷,可成帝依然是萬族最大的意願。然而上天憐憫世人,末法時代遲遲不顯,對此不知夫子有何見解?”

“聽聞小友也是學富五車。今日老朽便考考小友。小友可還記得‘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出自哪裡嗎?”孔子此刻也不回答,自顧自道。

“魯迅的《朝花夕拾》。”帝洛哪裡會浪費時間去回憶書的名字,便隨口答道。

我他媽!孔家主只覺得胸口一蒙,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就連養氣功夫極好的孔子也是想大罵一句,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

“咳咳,小友的功夫不到家啊,回去之後應該好好看看我們儒家的經典。今日給小友講講何為鍛天命吧。”孔子此刻是想大罵晦氣,若不是顧及到那位的謀劃,早就想擼起袖子給他來一套鞭撻三十,逐出別院的套餐了。

“鍛天命......” 帝洛也是才回想到幾日前,琢磨過的鍛天命。

封聖一脈的天命境高手都可以鍛天命,但鍛天命的過程不同,結果不同,最後也有高下之分。

如果說神遊境界走的是《大學》之路,那鍛天命便是源自《中庸》。

《中庸》開篇便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這一句是《中庸》全篇總綱,歷代封聖一脈都有不同的理解。

《中庸》中的“天命”並非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短語,是上天所命的意思,字面上的意義是上天所給予人的事物叫做本性,但這句話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說是上天賜給了人本性。

正確的理解是,人的本性是自然形成的。

在儒家的觀念中,上天、昊天、上蒼、造物主、天帝等等並非是人格化的存在,並非是有上天這個人或神,而是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所以用這個詞語。

最新小說: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