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開頭幾十秒,徐華館瞬間就被打動了內心。
好活!整的好!當賞!
他頓時一激動,在心情完全被歌曲和直播現場的氣氛給影響了的情況下,小手指一抖,開啟了打賞介面,直接開了波小電視飛船。
有時候,這種現場氣氛是真的很能影響到人的,尤其是對於直播來說。
如果沒有自己親自試過去看,你永遠不知道這種樂手或者歌手當著眾目睽睽之下演出的感覺,看起來到底有多爽。
而他這個脫口而出的‘好’字,除了爽,還好在哪裡?
眾所周知,有一個很普遍的說法都說,聽霓虹語的歌,一般都是聽的旋律,這本就是將歌曲旋律一道衍化到了一定境界的語種。
因為和中文不同,中文由於語言的多變性和複雜性都堪稱現今已知語言當中最深的,加上一字一讀音的特性,也就造成了中文於語言之上獨有的美感,所以,中文華語音樂,一般都是聽的詞。
但霓虹語不同,霓虹語是屬於一字元多音的語言,加上文字的侷限性,可能中文寥寥幾個字或一個字就能明確表達的意思,霓虹語則是需要繞出一大堆的讀音出來。
就比如中文之中的‘我’,用中文來唸的話,那就是很簡單的一個‘我’字,沒有什麼其他過於複雜的讀音,平鋪直敘,簡潔明瞭。
但一用到霓虹語之上,就變成了‘瓦達西瓦’,足足比中文多了三個讀音。
其餘類似於的,還有‘謝謝’和‘阿里嘎多’、‘不要’和‘雅蠛蝶’,‘舒爽’和‘奇摩幾’
所以,可能中文簡簡單單幾個讀音就能完美展現出來的一段唱詞,平移換成了霓虹語之後,要想表達出來就得彎彎繞繞整出一大堆的讀音了。
這就使得霓虹音樂人,受制於他們的語種,歌曲的作曲和編曲方面的工作都非常的困難,想要寫出一首寓意正常的歌,都得讓他們絞盡腦汁的為一大段讀音編排出完美相融的旋律。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霓虹樂壇有關旋律方面的功底,也日益變態,一天比一天叼。
而徐華館脫口而出的一個‘好’字,就是因為現在他耳中聽到的旋律和樂音。
透過短暫的聽覺體驗,他基本上也一瞬間就被辨認出來了,現在他耳中聽到的,赫然就是鎖了曲庫的《打上花火》。
演奏,仍在繼續,只見現在步行街中心廣場周圍圍觀的人群,也越聚越多了,很多人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好奇的錄影。
此時此刻,樂曲的進行,也已經接近一分鐘。
“寄り返す波が”
(湧動的波浪。)
“足元をよぎり何かを攫う”
(掠過腳邊究竟掠走了什麼。)
“夕凪の中”
(風平浪靜之中。)
“日暮れだけが通り過ぎて行く”
(只有黃昏悄悄地流逝。)
進行到現在,樂隊現場進行的伴奏已經出現了一些電子音效,已經不完全是單單隻有屬於傳統音效加入的感覺了。
但是,這電子音樂的元素和音效雖然有,卻在其他樂器的配合下顯的恰到好處,一點不會讓人覺得有突兀的地方,沒有電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