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孟長青說,“能理解你的心情,當初我去軍營挑人時,就不忍心挑像你這樣有志向的。
跟著我實在委屈你了。”
“不委屈。”小馮似乎很少說場面話,說起來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能跟著大人是小人的榮幸,萬一大人將來發達了,我們這些身邊的人,自然跟著沾光。”
孟長青笑說:“那就等著我發達吧,我到時候必不會忘記你。”
這天上午,大家還忙著給地裡的作物澆水,到下午就變了天。
孟長青算著它像是要下雨。
等到晚上,這雨到底是下下來了,看著這場孟長青是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地裡能省不少事,發愁的是,不少百姓的房子還沒個屋頂呢。
之前那二百人就不說,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至少一個小組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屋子,唯一沒有的,也就是爛心眼最多的第二十五組,孟長青不為他們擔憂。
但羅家村不同,他們之中有老有少,特別是之後搬來的人家,多數住的還是窩棚。
如何能擋住這樣的雨?
孟長青在屋裡待不住,乾脆撐傘出了門。
八方匆忙之下叫過席蓓,兩人跟著她往羅家村所在方向走去。
果然看到好些人冒著雨在加蓋窩棚,孟長青問那人,“家裡有老人和孩童嗎?”
雨夜之中,那人看不清孟長青的模樣,也沒聽出她的聲音,所以沒有貿然回應。
八方見狀大聲道:“知縣問你話,家中可有老人或孩童?”
聽到是知縣,那人才敢答話,“有個四歲的孩子。”
“帶著孩子,拿上家裡重要的東西,到縣衙去躲雨。”孟長青說,“不要蓋了,這麼大的雨,蓋幾層都沒用。”
那人顯然不敢相信,從古至今有幾個平頭百姓敢到縣衙躲雨啊。
“愣著幹什麼?”八方喊他,“快回神叫上家裡人去縣衙。”
“是!是!”
孟長青舉著傘把羅家村繞了一圈,凡看到住處還是窩棚的,或者有人冒雨在住處之外的,都會問‘家中是否漏雨?是否有老人小孩、體弱之人。’
這一圈轉下來,衙門裡已經被羅家村的人擠滿。
孟長青讓人去廚房煮了熱薑湯,端給來躲雨的人。
孩子們沒心沒肺,看見人都聚在一起,他們才叫好玩。都是頭一回進衙門,好奇心差點壓過對官府的畏懼,要不是有父母呵斥,有膽大的孩子就要爬到公堂的官椅之上了。
孟長青和抬薑湯的親兵們一同過來,“雖說現在已經入了夏,可到底淋了雨,還是喝些薑湯吧。”
百姓們對孟長青自是感謝。
只是這道謝聲中,夾雜著咳嗽聲。
孟長青的目光很快鎖定咳嗽的人,正是羅氏一族的長老。
她親自端了一碗薑湯過去,“老人家必是受了寒氣,喝點吧。”
“多謝孟大人。”村長接過後快速喝了兩口,煞白的臉色才緩過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