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皇宮了,請沈國使臣前往大殿,面見聖上。”皇宮守衛說道。
“要小心呀,大人。”燕飛鳳擔憂地說道。
“嗯。”鍾天正對她眨了眨眼。
“今日一見鍾使者,果然氣度不凡呀,文章本天成?”燕國皇帝燕雅說道。
“這皇上,怎麼看著像一個女娃子,不過我可不能說出來,現在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沈國,就算不為了我自己,也要為了我的鳳靈兒,不然的話,傳到國內皇帝肯定是要怪罪的。”鍾天正眼珠子轉了轉。
“妙手偶得之。”鍾天正從容應對。
然後鍾天正就依照禮節規矩來了一遍。
“好,不愧是文武雙全。寡人今日就與你在這大殿之上比試,一直到日落,看誰做的菜,既好吃又數量多。”燕雅豪氣地說道。
“是。”
比試廚藝?鍾天正爬過誰?
“廚具伺候。”
瞬間十幾個下人們,一會兒搭建好了臺子。
“比試開始!”
“那我就用一菜多做的法子取勝了。”鍾天正心想。
鍾天正心想:“《記海錯》一書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山東海域所產對蝦佔全國總產量的2/3。此菜選用正是這種大對蝦,身長15至20厘米,晶瑩飽滿、體形碩大、頭部長滿蝦腦,滋味最佳。在魯菜中,油燜是主要以調味油和調料汁進行燜製成菜的一種方法。燜制時加湯量比其他燜法要少,燜制時間要短,初步熟處理一般採用煸炒或油炸的方法。 油燜要求原料鮮嫩易熟,成菜色澤淺紅油亮。做法是鮮大蝦,料酒精鹽,白糖,豬大油,花椒油,青蒜段g,薑絲, 薑汁5,高湯。刀工處理煸炒大蝦入味燜制收汁裝盤。切配將大蝦洗淨,從眼部剪去頭須,剪去腿、爪及尾,取出沙包、沙線,每隻大蝦切成兩段;烹調。炒勺置中火上,放入豬大油、花椒油燒熱, 加入薑絲和大蝦, 煸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再 放入料 酒、高湯、薑汁、白糖、精 鹽、味精繼續煸炒幾下,蓋上蓋,把勺移至微火上燜制;待蝦肉燜至將要熟透,汁濃、色紅時,將炒勺移至旺火上收汁,放入青蒜段,顛翻幾下即可出勺裝盤。”
燕雅心想:“色澤淺紅油亮,口味鮮香醇厚,鮮鹹微甜。掌握好火候,不可燜的時間過長,熟透為止,防止肉老。用此法還可製作油燜冬筍、油燜排骨、油燜冬菇等。海捕對蝦,蔥、姜、蒜片各10克。米醋、料酒、糖、鹽和花生油各適量。先將對蝦去除頭部蝦鬚和蝦尖,用剪刀剪掉蝦足,用刀將對蝦背部片開去除蝦的泥腸(也可以使蝦更加入味);炒鍋燒熱加入花生油,下蔥、姜、蒜片爆香;將對蝦依次下入鍋中,大火煎炒至顏色變紅,並用鍋鏟輕輕壓制蝦腦,使蝦腦內的蝦膏慢慢流出,讓蝦膏和鍋內的油充分融合,油也會慢慢變成紅色;將對蝦兩面煎制變為金黃色,即可將醋、料酒、醬油、糖、加入其中慢慢烹製,使對蝦均勻地吸收滋味並翻身燒製,待湯汁濃稠吸附在對蝦身上即可出鍋裝盤。對蝦的背部開口不要太大,能去除蝦的泥腸即可。蔥薑蒜不要用高溫炒制,慢火煸出香味即可,否則影響色澤。煎蝦時一定要控制好火候,既要讓蝦的滋味析出,又不能把蝦皮煎糊。將蝦頭裡的蝦膏慢慢用鏟子壓出,可是一道技術活,一定要輕壓輕擠,還要保證蝦的完整性。醬油的加入既能提鮮味,又能加鹽味,所以就不需要加鹽和味精之之類的摻合了。”
鍾天正心想:“油燜大蝦使用的主料是螯蝦。江漢的大蝦屬於螯蝦,一種淡水蝦,和澳洲淡水龍蝦是親戚。傳統的油燜大蝦比潛江的“五七油燜大蝦”更偏重於健康和養身,經過幾年的沉澱,在營養健康和口味口感上達到極致,即保持了原料蝦的營養最小的流失水平,又在口味口感上適應眾口難調的食客。於“五七油悶大蝦”口味偏重,放入的香辛料和中藥並不適合所有人體質,在江漢油田百姓中早已不用這種過時的做法,江漢油田老百姓家中的餐桌上,更多的是用蒜蓉、鵪鶉蛋或土豆、少量花椒和辣椒製作的口味輕,龍蝦香氣更純正的新式”油燜大蝦“,適應了當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菜品色澤棗紅亮麗,味香飄逸,鮮嫩微甜,油潤適口,是著名的美味佳餚。”
鍾天正將:“小龍蝦10個。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蔥段75克,薑片50克,清湯適量。將小龍蝦沖洗,剪去蝦鬚、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薑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初加工時,對活鮮大蝦必須進行認真擇洗,一定要除去沙腺和頭部的沙包。燜的時間要嚴加控制。至蝦段成熟、入味即可。做法是小龍蝦500克。精鹽1.5克、青蒜5克、味精2克、雞湯100克、白糖20克、蔥末7.5克、熟豬油50克、薑末7.5克、芝麻油30克、紹酒15克。”
鍾天正心想:“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淨,剪去蝦腿、蝦鬚和蝦尾,由頭部開一個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劃開,抽出沙線,切成3段(小蝦可切成 2段)。青蒜去根洗淨消毒,切成3.3厘米長的段;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於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薑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精。待湯燒開後,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5分鐘,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大蝦下勺,用勺顛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成菜始紅潤油亮。掌握火候,熟透為止,不可燜得時間過長,防止蝦肉質柴湯老。”
鍾天正將:“小龍蝦和大蒜頭(這個用量比較大,最好用獨蒜,3斤的蝦配10顆左右,每顆一切為四;各種香料八角(大料)、小茴香、桂皮、白蔻、丁香、香葉等;生薑和大蔥,3斤蝦生薑需要約1兩,切大塊或厚片,大蔥白2段,斜切改刀;辣椒選用四川產燈籠椒比較好,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花椒宜選用四川大紅袍品種,味道上佳,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其他佐料,啤酒(3斤蝦需2瓶啤酒)、白糖、白醋、老抽醬油、料酒、食用油、濃縮雞湯料。鍋上火,燒熱,入油,燒至八分熱,倒入生薑、蒜頭、辣椒、花椒,炒出香味。這個菜之所以叫做油燜,也是其特色,用油量比較大,3斤蝦約耗油半斤左右;將蝦入鍋,大火翻炒,依次烹入白醋和料酒,然後下老抽醬油少許著色,放胡椒粉適量翻炒;蝦微變色後,將所有準備好的香料投入,繼續翻炒,將香料與蝦炒勻。然後放入白糖適量,最後將濃縮雞湯料投入炒勻;倒啤酒,將蝦略沒即可,火打到中小火狀態,蓋上鍋蓋,燜十五分鐘左右。注意隔五分鐘左右翻一次鍋,使之入味均勻;湯汁快乾時,拿掉鍋蓋,繼續翻炒片刻,待湯汁收幹,投入蔥白或香菜即可裝盆。”
燕雅心想:“原料的處理將蝦放在清水中漂洗,並用牙刷刷乾淨蝦體。然後把小龍蝦捉住,剪去兩隻大夾的前端尖鉤,一是為了防止它夾人,二是為了好入味;去腸,蝦的尾部有三片尾翼,捏住中間一片,一擰一拉,腸子就出來了;再後就是從蝦頭部外殼的約1/2處(為了有效地保持蝦黃,可儘可能少剪一些)剪開,注意不宜直接剪斷,在欲斷未斷時往外一拉,可將蝦頭部的沙囊一起帶出,就是那黑黑的一團物質,注意保留蝦黃;最後從拉掉的尾翼處直線剪至頭部,一是為了好入味,二是吃的時候好剝殼。此菜如果使用濃縮雞湯料,不可再放鹽和味精之類。如果不使用濃縮雞湯料,可用雞精代替,可適量放鹽。”
鍾天正將:“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基圍蝦、蛋清、麵粉、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基圍蝦去頭剝殼,抽出蝦線;將洗淨的蝦仁裡打上兩個蛋清,撒上些麵粉,攪拌均勻;放小半鍋油,將蝦子放入油中3分鐘左右;撒上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就可以開吃了。”
鍾天正將:“豬肚、豬腰子、調料選用大蔥、大蒜、生抽、白砂糖、醋、澱粉、10克、味精、香油(10克花椒(3克 花生油(50克.豬肚尖剔淨油、內膜,剞十字花刀,每隻肚尖切6 塊,豬腰剖2片割去筋膜,放清水中加花椒浸泡1 小時去臊昧後剞十字花刀,每三刀切1 塊;鍋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燒八成熱時,肚尖用少許幹澱粉抓勻一下,下油鍋過油,再腰花過油,迅速倒入漏勺瀝乾油;醬油、白糖、米醋、香油、味精、溼澱粉調勻成滷汁;鍋留餘油,回置旺火上,先用蔥段、蒜米煸出香味,倒入滷汁,燒沸後,倒入肚尖、豬腰,翻顛二下即成。牛肚可剞刀為菊花形與雞肫相同,也剞刀為窗戶花或其他花刀以增。”
燕雅心想:“牛肚、雞肫用鹼水浸泡一定要清洗乾淨,還可用80度的溫水焯一下,但不能過久。牛肚、雞肫放油鍋時,如果水分太多可用乾淨白布吸淨再下。牛肚分為百葉、肚仁和肚領。本菜若選用牛肚領其味道更佳。”
鍾天正將:“豬肚頭200,雞胗150克。紹酒5克,精鹽1.4克、蔥未2克,姜未1克,蒜未1.5克,味精1克,熟豬油500克,溼澱粉25克,清湯50克。將肚頭剝去脂皮、硬筋,洗淨;用刀劃上網狀花刀,放入碗內,加鹽、溼澱粉拌和;雞胗洗淨,批去內外筋皮,用刀劃上間隔2毫米的十字花刀;放入另一隻碗內,加鹽、溼澱粉拌和。另取一隻小碗,加清湯、紹酒、味精、精鹽、溼澱粉,拌勻成芡汁待用。炒鍋上旺火,放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肚頭、雞胗,用筷子迅速劃散,倒入漏勺瀝油。留少許油,下蔥、姜、蒜未煸香,倒入雞胗和肚頭,並下芡汁,顛翻兩下即可。”
燕雅將:“雞肫、牛肚、黃瓜、胡蘿蔔、鹽、味精、胡椒、醋、大蒜、澱粉(豌豆、花生油、鹼、各適量。大蒜去皮切片,澱粉加水適量攪勻成溼澱粉,待用;雞胗、牛肚除去外皮,剞刀菊花刀型。用清水200克放入食用鹼化開後放剞刀後的雞胗和牛肚浸泡30分鐘(目的是發脆去腥,後用清水撈洗數次,黃瓜、胡蘿蔔洗淨改刀為薄片。精鹽、味精、胡椒、香醋、雞湯、蔥姜油溼澱粉對製成碗芡。炒鍋置於旺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七成油溫時投入濾幹水分的雞胗、牛肚,用手勺攪散後即撈出濾淨油。 4.炒鍋中留油20克,下蒜片炒出香味後緊接著下黃瓜、胡蘿蔔和雞胗、牛肚,隨即烹入對好的碗芡,翻鍋均勻,即出鍋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