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始終是朕的心腹大患呀。”沈黃尊拿著,筆尖沾著硃砂的毛筆,在上面畫了一個紅圈。
然後苦思冥想起來了。
“皇上,這麼晚了還在操勞國事,真是辛苦了。”
“愛卿你來了。”
沈黃尊緩緩回過頭,看著深夜進來的龍在天。
“微臣參見陛下。”龍在天跪下磕頭。
“免禮,來幫寡人看看,如何應付齊國這個駐馬的重鎮,這裡是始終是朕的一塊心病。”
“是,陛下。”
龍在天起身,來到沈黃尊的身邊,接過他手裡舉的燭火,照亮了地圖,他看到了紅圈。
“原來是力破鎮呀,這裡易守難攻,每年產出優秀良駒,確實是我們沈國的心腹大患,也難怪陛下煩惱了。”
“哎,寡人自登基以來,雖然對外作戰,靠祖宗顯靈屢屢得勝,也收復了許多的國土,但是力破鎮一日不破,則我們沈國終究無法安寧,時不時他們就會來進攻我們。”沈黃尊嘆了一口氣說道。
“陛下不必憂慮,微臣有一妙計。”
“愛卿快快講來。”
“陛下聽說過合縱連橫嗎?據史書記載,上古時代的國家們都推行的這個政策。”
“寡人知道,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龍在天點點頭說道:“陛下真是博學多才。昔日使得,今日也可使得。”
“可是,據寡人瞭解的當時那個時代,有七個國家最為強大,這其中也以楚、齊、秦三國實力最為強大,與現在的形勢似乎不同,況且,我們也沒有公孫衍、張儀、蘇秦這樣的鬼谷學派人士。”沈黃尊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龍在天接著說道:“陛下,合縱就是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連橫就是強國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侍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充套件土地的目的。”
沈黃尊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道。
“最初,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楚,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成語的來歷。而後來的情況,秦國透過變法實力強大,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其餘國家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沈黃尊點點頭說道:“愛卿有什麼想法直說無妨,寡人想聽一聽。”
“公孫衍曾於當年318年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根據上古的典籍《孟子·滕文公》下記載,當時的人稱讚:“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後來蘇秦和趙的奉陽君李兌也聯合五國攻秦,使秦被迫廢除帝號,這在當時是很令人震驚的事情。”龍在天說道。
“陛下,可知道合縱、連橫的名稱來歷嗎?”鍾浩然說道。
“這個寡人但不清楚,請愛卿賜教。”沈黃尊說道。
“陛下真是好學,是個聖君呀。”龍在天適時的拍著馬屁。
“根據上古的史書記載,馬陵之戰魏軍大敗,實力已不敵齊國。魏惠王為避免遭齊、秦夾擊的危險,於是接受相國惠施“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的策略。但這一政策的實施始於魏國馬陵之戰失敗之後。但當時張儀在秦推行的連橫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
龍在天繼續說道:“真正達到了透過連橫政策的推行而兼併土地的目的,合縱連橫的鬥爭適應了當時國家形勢發展的需要,對當時的各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也就是說合縱連橫運動是上古時代國家與國之間產生的一種外交策略。那個時代,被稱為諸侯的屬地,都先後稱了王。但這些稱王的國家,除宋和中山兩國外,都是萬乘的大國,其國力與當週王室相當。這些大國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諸侯,有的甚至是諸侯國中的卿大夫(如三晉的韓、趙、魏)。它們發展成為“萬乘”的大國,是在不斷吞併周圍小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小國的消失,大國間的鬥爭,已不是爭奪對小國的領導權,而是關係到大國本身的存亡。較強大的國家力圖削弱並逐步吞併較弱一些的國家,較弱一些的國家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聯合起來抵抗強大的國家來侵。抵抗一經失敗,又紛紛轉向強國以圖自保,於是,“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策略及“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策略就應時而提出。”
“愛卿的學識也十分的淵博呀。”沈黃尊讚歎道。
“不敢不敢,與陛下比起來,微臣只是叼天之光。”龍在天說道。
“哈哈哈,龍愛卿現在說話,越來越像沈將軍了,這不剛才看了你的摺子,才知道沈愛卿平時這麼輕浮。”沈黃尊笑著透露著一股威嚴坐在了龍椅上。
“臣只是如實稟告。”龍在天適時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