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城對入城之人,沒什麼具體限制,兩國之人皆可自由出入。只不過,連線的大陸架的部分,被馬奇拉山脈的尾部分成兩半,兩國之人,要分別從兩個城門進入。
而王一三人,一路從魏國來到滕國南境,彷彿從嚴冬直接進入了炎夏。一般人,要想到達落葉城,後方是有關卡的,但是這對果實與夏流火不太適用,一路都是強衝而過,守城守關將士,也僅只能捕捉到一絲殘影。
果實解去王一的束縛,只是這次的刺大大,藤蔓一消失,王一身上的刺孔就向外流血,甚是嚇人。王一趕忙封住傷口,心中恨得牙癢癢,卻是無可奈何。按慣例,此刻仍舊是要王一占卜明道的位置。
理論來說,此地已屬大陸架的盡頭,屬於明道的終點,但也保不準,她從此繞向越國,或者從此乘船出海。
而此時落葉城前,陽光燦爛,行人如織,車馬往來,讓夏流火伏地,也是難堪尷尬。
就在此時,忽聽到眾人一陣驚呼。
王一與果實和夏流火一抬頭,就看到了個神奇的景象。
遠處大海的上空,出現了一座神廟。
說其是廟,因為其基本建構近擬於廟,說其是神廟,因為其整體裹在一團金色光暈中,如夢似幻。而其部分建構根本在這個時代找不到——那建構,如果要王一來認知,認為其有一些近於地球時代的歌特建築風,所謂哥特式,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其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具有強烈的宗教魅惑性,但其整體色調是呈暗黑性,在這裡大海上空呈現的神廟,為明亮的神諭色彩。無論怎麼樣,這種風格,對於這個時代,肯定是超前的。
很顯然,這是海市辱樓,是幻景,不是真實——王一是這麼判定的。
所謂海市蜃樓,又稱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其本質是一種光學現象。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臺、城廓、樹木等幻景,稱為海市蜃樓。一般原理是地表熱空氣上升,使得光線發生折射作用,於是就產生了海市蜃樓。
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記述:“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氣所為’,疑不然也。……”
問題在於,這幻景是來自於真實世界中的實景,還是來自於異世界影像的對映?在地球相關海市蜃樓的記述中,許多奇異蜃景,在地球上是找不到原型的。而眼前的這個神廟蜃景,肯定在這個時代,也是找不到原型的,那它來自於何方?難道真的折射自地球?
而王一看到的其中詳細一幕,更加深了他的猜疑。
因為神廟的正中有一道大門,大門上刻的竟然是:漢字。
左門上刻著“天”字,以及“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右門上刻著“地”字,以及“六、七、八、九、十”這五個數字。中間則是“金、木、水、火、土”五張畫圖。
這實質上是“河圖”之數,有口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難道這河圖是開啟神廟大門的密碼?
就在此時,一個穿著綠袍的少女,騎著棗紅色小馬自神廟前穿過。
眼睛彎彎,眉毛彎彎,鼻子彎彎。
王一又是一驚:這少女像極了小魔女林櫻,也肖似那個岳陽城少女唐輕夢。
當然,王一還是能分辨這三人是有不同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