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後他頷首道:“老祖宗說的不錯,那孫兒即刻下旨,追封董縣公為國公爵,準其以國公之禮下葬,其國公爵位由世子董成澤承襲,一應待遇不變,老祖宗看這樣可好?”
太上皇滿意的點點頭:“不錯,這樣就很好!
潔兒也不要覺得朕是偏向太子,偏向董家!
大熙朝建國幾十年,如今看似一帆風順,但世家的力量猶存,那些跟隨朕打天下的舊勢力仍舊尾大不掉。
國內雖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照比盛世還差很多!
潔兒仍需努力,培植新的勢力與舊世家抗衡,這一點很重要。
太子雖不是你的親生骨血,但他也是你的親侄子,既然他答應將來將嫡次子過繼與你,如此你們名為叔侄,實為父子也不為過。
我們大熙朝是經不起內耗的,這一點有前朝的舊例在那明晃晃的擺著,潔兒要引以為戒啊!”
一個國家的崛起與一個家族的崛起是相似的,那都經過是幾代人積累所得。
盛世不是那麼容易就造出來的。
他在位時間短,軒轅帝雖也是一位賢明的帝王,但也只是一位守城之君,至於眼前的軒轅潔,身上的缺點太多了,能安穩的將國家交給太子,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他已經很老了,活不了多少年了,不是擔心將來皇位更迭的時候出現什麼變故,他或許堅持不到今時今日。
看軒轅潔的態度,他要早做打算了,他絕不允許有那樣的意外發生。
“老祖宗的教導孫兒莫不敢忘,老祖宗放心,孫兒知道該怎麼做!”提到自己的痛腳,軒轅潔心裡不好過。
他一輩子最狼狽的事就是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兒子,哪怕一個庶子也好。
老天給了他無比尊崇的地位,卻撅了他的子嗣,何其不公啊!
當著老祖宗的面他不能露出任何的不滿,臉上的神色自始至終都是一成不變。
送走了太上皇,軒轅潔將御書房砸個稀巴爛,這才下了兩道聖旨,讓天使八百里加急送往長海縣。
兩道聖旨是與軒轅辰兩兄弟同時到達長海縣縣公府的。
本以為幽王妃薨逝,董長河去世了,董家雖有一位太子外孫撐腰,但鞭長莫及,董家幾兄弟又在朝中為官,董家的榮寵也就到了極致了。
卻沒想到今上突下這樣的聖旨,給了董家這樣的殊榮。
這今上的兩道聖旨施恩施的可謂是大手筆了。
董成澤的確是聰明的,送走了宣旨的公公,就與私下裡跟軒轅辰說了自己的打算。
他謹記當年長姐所言: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今上在這個時候施恩與董家,其中的道理他懂,太子想必比他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