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石炭礦吧,堀利熙本來是要官營的。但蝦夷地的大石炭礦大都被白主提前佔位,
經營者家樂屋以保證供給的條件,換取了獨佔經營的授權:
幕府對礦產的稅收很奇葩,有一種方式是分成制,一般成品你給我二成就可以了。
家樂屋承諾,免費供給箱館鍊鐵所的所有石炭所需。
當時的箱館奉行堀利熙,聞訊大喜,這個可以有,加上家樂屋又承諾對奉行所主要人員的石炭供給免費,於是他就大筆一揮,把幾個大石炭礦就這麼交出去了!
而阿依努人則是家樂屋給箱館奉行所挖的另外一個大炕。
蝦夷地有阿依努人兩萬三千左右,其中有五千多人靠給箱館、松前町及各地運上屋的商人打工為生。
可堀利熙不知道的是,剩下的阿依努人,大半落入了白主的掌握。
幾年前白主就將北蝦夷地南部的阿依努人全部歸化了。之後,這些歸化的阿依努人,又在家樂屋的指揮下,跑到蝦夷地來“幫助”族人。
如今,原本與外界隔絕的蝦夷地東部阿依努人部落,成年男子給家樂屋務工的就佔了一大半,就連剩下的人,其實也在家樂屋的影響之下——漁獵還是漁獵的,不過部落的民生已經被滲透的很深,採集和種植開始興起。
甚至,以僧侶、醫生或能人出現的白主阿依努人,已經掌握了不少部落的實權。
其實,阿依努人的實際收入已經開始增長,可箱館奉行所並沒有察覺到!
其實,堀利熙不知內情也可以原諒——箱館奉行所是1854年才正式成立的,當年基本啥都沒幹,就是規劃箱館,18551857的三年內,幕府的投入不多,堀利熙帶人光顧著忙乎箱館左近了,等1857年和魯西亞的衝突一起,他更閒心關注箱館以外的地方。
說到底,幕府對箱館的支援不夠。
最大的一批官方移民發生在1855年,“遣清水氏遺臣及士庶千餘人於蝦夷使墾荒,經野牧畜、種樹、捕鯨、採藥及掘石炭、鑿礦山,以教化夷民。”
後世,8萬多平方公里的蝦夷地有人口約570萬,光函館(箱館未來的稱呼)就有30餘萬人。
要知道,維新之後,扶桑在短短几年內向蝦夷地移民了三十多萬人,之後此地才慢慢興旺起來。
因此,目前幕府扔到蝦夷地的這點人,就像石頭扔進了池塘,漣漪是有的,但真說有多大改變,還遠遠談不到。
扶桑古有良訓,“武士沒有能力經商”,這次直秀算見識到了。
箱館奉行所的年收入為三萬五千餘金,那年開支是多少呢?
數目遠遠超出。
從五稜郭等工事的興建,到吸收新移民的費用,一年的開支超過十四萬餘金。
幕府將一年的補助“手當金”定為十萬兩,原來是這麼算出來的!
入不敷出,還要著手軍備,直秀對此很是頭疼。
不過,箱館和白主合併,直秀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之後他把白主的老夥計們都叫來了箱館,重新規劃了發展策略。
一直折騰到當年的十一月初,趕在入冬前,箱館奉行所才初步調整完畢。
但此時,陸陸續續趕到箱館的所謂“攘夷人士”,已經累積到二三十人,這些人見不到直秀,便流連在市井之間,連馮諼客孟嘗君的事情都出現了——傳聞有人在居酒屋彈長刀吟唱,“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攘夷志士徒傷其心!”
這還算好的,這些人成天不幹活在市井閒逛,還有人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
箱館町奉行大久保利濟被這些人煩的不行,看此時奉行所大事初定,他就趁機向直秀進言,“這些攘夷人士你還是見見好了。”
說實話,這些人並非直秀一系眼中的人材,但能千里出行到北地,在這個時候可不容易,不是膽略出眾就是意志堅定,最次最次也得有一個特長,那就是“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