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了官。這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經常為沒有孫子而發愁。
小翠過門已經三年了,每夜都和公子分床睡眠。夫人就派人把公子的床搬走,囑咐他和小翠睡一張床。
過了幾天,公子就找夫人告狀了:“那張床搬走了,怎麼老不歸還?小翠每夜都把腳擱在我肚皮上,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又好掐人家的大腿……”
丫鬟僕婦們聽了都捂著嘴吃吃地笑,夫人連喝帶打地把他趕走了。
一天,小翠在房裡洗澡,元豐見了,要和她同浴。小翠笑著攔阻他,叫他等一下。
小翠洗完澡出來,把熱水倒在大甕裡,然後給公子脫去衣裳,和丫鬟扶著他下了甕。
公子覺得非常悶熱,大叫著要出來,小翠不聽,又用被子給他蒙上。
過了一會兒,沒有聲響了,開啟一看已經死去。
小翠很坦然地笑著,一點也不驚慌,慢慢地把公子抬出來放在床上,給他擦乾身子,隨後蓋上兩床被子。
夫人聽到兒子洗澡給悶死了,嗷嗷哭著跑了來,罵著說:“瘋丫頭,怎麼把我兒子給弄死了!”
小翠微微一笑,說:“這樣的傻兒子,還不如沒有哩!”
夫人一聽這活,更是氣得發瘋,用頭去撞小翠。
丫鬟們連忙把夫人拉開。正鬧得不可開交,一個丫鬟跑來報告:“公子哎喲著起來啦!”
夫人收住眼淚,過去撫摸元豐,見他咻啉地喘著氣,渾身冒大汗,把棉被也溼透了。
過了一頓飯的功夫,汗也完了,元豐睜開了兩眼,四下張望。
看家裡的人,好像一點不認識,開口說:“回想過去的事,真像做夢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呀?”夫人聽了這話,好像不是出自傻子之口,覺得很奇怪,領著他見王太常。
太常多方試探,果然不傻了。一家都高興得不得了,真是如獲至寶。
老兩口又暗暗地叫僕人把原先抬走的床再抬回去,放在原處,鋪好被褥。
第二天再去看,被褥一動沒動。從那以後,元豐的痴病再也沒有復發,夫妻二人非常和諧,出出進進,形影不離。
又過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給諫一黨的人彈劾,罷了官,還要受處分。
王太常家中有個廣西巡撫贈送的玉瓶,價值幾千兩銀子,準備拿出來賄賂大官。
小翠很愛這花瓶,常拿在手裡玩。一次一不留神掉在地上,摔個粉碎。
她十分羞愧,忙去告訴公婆。老兩口正為丟官而煩惱,一聽玉瓶摔碎了,氣上心頭,齊聲責罵小翠。
小翠氣忿地走出房門,對元豐說:“我在你家幾年,替你家保全的不止一隻花瓶,怎麼就這麼不給我一點面子?
老實對你說,我不是凡間女子,只因我母親遭受雷劫時,受了你父親的庇護,又因為咱們倆有五年的緣份,這才讓我來到你家,一則是報恩,二則是了卻這一點心願。
我在你家不知捱了多少罵,真是數也數不清了。我之所以沒走,是咱倆五年緣分未滿。如今我還能呆下去嗎?”
說罷,小翠氣沖沖地走了出去。元豐追到門外,已經不知去向了。
王太常覺得自己做得過分,但後悔已來不及了。
元豐走進房裡,見到小翠用過的脂粉和留下的首飾,睹物思人,不禁號啕大哭起來。
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一天天瘦下去。王太常很著急,想趕快為他續娶。
以便解除他的悲痛,可是元豐仍不快樂,只是找來一位名畫師,畫了一張小翠的像,每天供奉禱告不已。
這樣差不多過了兩年。一天,元豐偶然因事從外地歸來。
那時天色已晚,明月當空。村外原有他家一座花園。他騎馬從牆外經過,聽到牆裡有笑聲,便停下來,叫馬伕拉住馬。
自己站在鞍子上,隔著牆朝裡望去,看見有兩個姑娘在園中戲耍,因為月亮被雲彩遮著,朦朧不明,看不甚清楚。
只聽得一個穿綠衣裙的姑娘說:“死丫頭,該把你趕出去!”穿紅衣裙的姑娘說:“這是俺家的花園,你反倒趕我,到底該趕誰呀!”
綠衣姑娘說:“真不害羞,不會做媳婦,被人家休了出來,還敢冒認是你家的花園哩。”
紅衣姑娘說:“總比你這沒有主的老姑娘強得多!”元豐聽話音很像小翠,便連忙喊她。
綠衣姑娘一邊走一邊說:“我暫時不跟你爭論,你的漢子來了!”紅衣姑娘走過來,果然是小翠。